籲學生不應只放眼大灣區 「不論何地有力就去試」
【明報專訊】今年施政報告其中重點是鼓勵年輕人放眼大灣區。浸大校長錢大康認為,學生不應短視,只聚焦本港或大灣區,「應該是anywhere(不論何地),有競爭力就去試,就去裝備自己,我又無政府咁只諗大灣區」。
讚港生聰明 可補溝通能力之短
錢大康說,學生畢業後到40歲期間,會不停轉換職業,更可能不留港發展,若只教學生於香港或大灣區發展,不是很恰當。他形容香港年輕人雖較內斂,語文能力及溝通技巧或遜於新加坡、歐美等地,但聰明及有彈性,絕對可以補短。他又說,學生需要面向國際,故近年亦推動浸大更國際化,稱目前有約五六成本科生可於4年大學生活內有至少一次離港的經驗,包括交流、實習或義工服務,希望未來可擴展至所有學生。
海外生增數倍 加聘國際學者
2016年審計報告曾批評本港大學國際化不平衡,浸大海外生比例一度不足1%,近年漸提升,錢大康希望兩三年內海外生由現時4%至5%增加至10%。
除學生面向國際,還包括教職員。錢大康於任內推出10年的策略發展計劃,包括「Talent 100」,全球招聘100名助理教授至教授職級的人才。他說,浸大已完成招聘100名教授,當中逾半是「非中國人面孔」的教授,而校方目前已將招募計劃擴展至136人,「聘請一名教授不是考慮一年費用,如果他做10年,就是10年的費用」,經周全計算後得出36這個「零丁」的數字。
疫情社會事件夾擊 捐款不減反增
有關計劃的費用由校方調撥資金及籌募經費所得,錢大康一度以為疫情及社會事件會影響浸大的籌募經費,「(有人)講到不再聘請香港年輕人,都是一個emotional statement(意氣話)」。他曾以為,捐款人會逐一致電稱要抽起款項、獎學金、實習機會,「我]一個都無,一蚊都無流失,除此之外仲多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