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專家:內地須加強城市排洪系統
倡仿港建寬地下水道 由「工程主導」轉「生態主導」
內地今夏洪水肆虐,28省逾7000萬人受災,超過271人死亡或失蹤(表)。這場災害令「全中國六分之一的土地泡在水堙v,江西、湖北、安徽、四川及重慶多地被淹,成為「水鄉」。水災的成因眾說紛紜,官方強調氣候原因,亦有聲音質疑治水不力。香港地質工程師及水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日前對本報表示,他認為水利工程無法杜絕水患,但避免了重大傷亡的出現,今後應繼續加強城市排水系統建設。
川多地數日降雨
相當北方地區一年
李焯芬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參與內地水利工程建設,為方便奔赴內地偏遠地區,1994年放棄加拿大水電系統的工作回港任教。他認為今年水災主因是大面積暴雨,比如在8月14日至18日4天之內,四川許多地方降雨量超過800毫米,有些地方超過1000毫米。「香港這樣雨量充沛的地方,全年降雨量大概是3000毫米,800毫米相當於許多北方地區一年的降雨量。」
水利工程具調節作用
避重大傷亡
1998年長江流域曾爆發洪災,殃及30個省,造成4150人死亡。今年的災情一度被認為與當年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李焯芬指出,當年受災最嚴重的是長江中下游的華東地區,比如武漢;今次則集中在上游,原因是降雨後川藏地區眾多支流的河水匯入長江,令上游水位大幅上漲,湧入位於地勢較低的四川,出現特大洪峰。他表示,水利工程的建設起到調節洪峰作用,避免洪水湧入江漢平原,防止了大災和重大傷亡,當年「數十萬軍人以肉身守堤」的情G今年沒有發生。
事實上,江西九江7月時汛情嚴峻時曾發出公開信,呼籲在外的青壯年回家抗洪。回鄉的1500人和當地居民亦曾24小時於防洪堤值守。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此前對《中國經濟周刊》指出,此次長江中下游很多地區的嚴重內澇,暴露出自身的市政建設滯後。
水利專家程曉陶在接受《財經》雜誌訪問時也提到,城市擴張快速,規劃能力和基礎建設相對較弱,「先地上後地下」的模式很明顯,導致水利「欠帳」。此外,地方政府對中小河流治理不足,也造成防洪體系的短板。
籲退耕還林退田還湖
重視可持續發展
李焯芬亦強調,水利工程不能完全避免暴雨成災情G的發生。中國「年年治水年年洪澇」,每一次都需視乎降水和排洪情G等具體分析。他預計,內地日後會修建更多的引水或排洪工程,避免局部地區再出現短暫的大水災。香港的「策略性排洪系統」將地下水道建得特別寬,方便將雨水匯入地下水道排入維港或海中,這一做法值得借鑑,廣州、武漢等城市已有引用。他還提到,中國的水利建設應由「工程主導」轉向「生態主導」,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重視可持續發展是當代水利工作者的共識。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