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東區醫院發生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一名長者昨於該院接受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後出現氣腹,疑因醫生誤將氣體注入塞住肛門的氣球,導致氣球爆破,令病人直腸穿孔,院方已安排病人修補直腸,並向家屬致深切歉意。 有放射科專科醫生表示,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的風險一般非常低,刺穿大腸機率僅0.05%,今次出事故屬罕見。 即日修補 八旬婦情G穩定 東區醫院發言人公布,該名86歲女病人昨在該院作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後出現氣腹,懷疑因檢查過程中錯誤將氣體注入氣球令其爆破,導致病人直腸穿孔,院方立即為病人做直腸修補手術,病人現情G穩定。 據了解,涉事醫生並非首次做有關檢查。防方發言人稱非常關注事件,已與病人家屬會面及就事件致深切歉意,並已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通報個案,將事件列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院方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詳細調查事件經過,於8個星期內向醫管局交報告。 專科醫生:穿腸機率僅0.05% 放射科專科醫生劉仲皒挭嚏A病人接受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時,醫生要將一條膠喉放入病人肛門,膠喉粗幼與尿喉相若,固定位置後,會注入約50至100毫升水,令接連膠喉的氣球膨漲至直徑2厘米,氣球塞住肛門位置後,就會從膠喉注入氣體令大腸膨脹,以作電腦掃描檢查,整個過程約30分鐘。他指若要注水至氣球爆破,估計要令氣球膨脹至直徑4至6厘米,而氣球爆破令直腸穿孔屬罕見情況。 相對大腸內窺鏡檢查,他稱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同樣可檢查是否有息肉、潰瘍、腫瘤,而做大腸鏡檢查時,一旦發現有息肉或腫瘤,可即時作抽針檢查,但大腸鏡檢查刺穿大腸的風險約0.1%;而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雖不可即時抽針,但其刺穿大腸的機率僅0.05%,一般不想全身麻醉、想有較低風險或年紀較大的病人,便會選擇電腦掃描大腸鏡檢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