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急症室加價後首年,未成年急症室病人跌10%,當中非緊急者更跌28%,高於其他年齡層。有急症科醫生指出,近年開始,高燒、盲腸炎等年輕病人減少,相信為子女買保險的家長增加,故可轉到私營機構求醫。 公立醫院急症室去年6月加價後的一年間,扣除獲資助的病人群組,所有年齡組別的第四、第五類(次緊急、非緊急)人次都下跌,未滿18歲者跌幅最顯著,整體跌10%,當中非緊急跌28%、次緊急跌12%。 醫管局:年長者傾向留公院 緊急病人中,年輕群組人次減,年長人次加。當中60歲或以上的人次升2%至5%,0至54歲則跌3%至7%。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莊慧敏昨解釋,入急症室的54歲以下病人減少,相信與他們有經濟能力、有工作或其父母能負擔公院以外的醫療機構有關,年紀較大,特別是60歲或上病人傾向留在公院。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指出,近年年輕急症室病人減,料愈來愈多家長為子女買醫保,高燒、盲腸炎、跌傷懷疑骨折等兒童,漸轉到私家醫療機構,特別是港島較富庶地區更明顯。他說,現時較多在私營機構治療未有起色者,或需入院但保險不全包者,會經急症入公院。 長遠而言,蕭認為年長病人愈來愈多,複雜性愈高,不應再單純看急症室人次高低,應長遠預視長者人數、患長期病比率,來計算所需急症病H和人手。他認為,社區基層醫療亦應加強把關,減少入急症室。 指夜診資訊不普及 學者倡教育 中文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部主任黃仰山指出,公院需照顧基層,未必適合不斷加價,但現仍有傷風咳、摸到身體疑似腫瘤、出疹等不太嚴重者看急症,認為他們應找家庭醫生。黃又指出,未必很多人知道公院有夜診或私營市場的24小時門診資訊,以為晚上不適只能去急症室,他建議加強教育助分流病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