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為數據分析類型的題目,「數據特徵」與「數據模式」題雖然同樣要求同學表達數據的各項演進,但背後原理大不相同。
原理分析
◆數據「特徵」題
分析焦點在於發掘數據表現的突出之處,最常見於以下兩類情G:(見表)
◆數據「模式」題
涉及關聯思考的操作,論證分析門檻比討論「特徵」為高。這類題目除了涵蓋「特徵」的分析要求,需指出及討論數據的突出之處,還附帶兩項特性:
1. 數據的表現(強弱/好壞/高低/升跌/多寡)似乎會出現一種能夠預測、具特定規律或重複性的變化
2. 數據表現及變化與某些因素、變項(或稱屬性)相關
■卷一例子解說
◆資料A:2017及2018年花粉症在A市的每月平均新增病患個案(表)
◆題目
a. 描述資料A中,2017年及2018年A市花粉症個案的特徵。
b. 描述資料A中,2017年及2018年A市花粉症個案的傳播模式。
◆「特徵」題答法:
應描述突出的數據表現
?如題目以「特徵」提問(即題a),同學答題時應?眼檢視數據某部分突出的表現,然後描述。例如「2017及2018年,A市的花粉症個案集中於2至4月發生,高峰時多達3900多宗……」
◆「模式」題答法:
重視特徵的規律及其因素
?如題目以「模式」提問(即題b),同學除指出上述有關花粉症個案的特徵外,也要嘗試進一步思考及分析,包括:i)上述花粉症散播的情G,是否具備某種重複性或可預視的規律;ii)如這種規律確實存在,那麼這種規律的出現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經過以上思考分析後,我們會有以下發現:i)2017年,A市花粉症的高峰期是2至4月;ii)情G於2018年幾乎一模一樣地重複;iii) 2至4月是冬末春初,一般為植物傳播花粉的季節。由此,我們便能大致得出以下回應:「2017及2018年,A市的花粉症個案集中於2至4月,即冬季與春季期間,高峰時有多達3900多宗。反之,其餘月份,特別是夏季及秋季,花粉症個案明顯較少。由此可推論,A市的花粉症個案多寡及傳播情G,或許與季節因素相關……」
■IES的分析應用
掌握了「模式」的思考原理,對通識科的議題分析及考評均十分重要。不論是作答卷一的題目,或是處理「獨立專題探究(IES)」的數據分析,很多時候學生均需要將從問卷或訪談蒐集得來的意見及資料,有條理地整合分類,而其中一種很有效的分析方法,就是運用「模式」原理將數據歸類。
以其中一道常見的議題,「探討同性戀平權政策在香港落實的可能與困難」為例,一般而言,學生通常透過訪談特定人物、蒐集文本研究及向公眾派發問卷作意見調查,收集大量有用資訊,而有關資訊大致上可以籠統地分類為「贊成」及「反對」。假如要進一步仔細地梳理資料,從而歸納出影響同性戀平權政策在香港落實與否的因素,筆者一般建議學生循以下模式,將數據重新整理,例如:
?受訪者對議題的取態,與年齡層是否相關?
?受訪者對議題的取態,會否體現於教育程度的不同?
?受訪者對議題的取態,與其國籍身分是否相關?
?受訪者的性取向,會否令他們對議題的取態有所不同?
?受訪者對議題的取態,與其宗教信仰背景是否相關?
一般而言,學生透過以上形式將材料歸類及整理,通常會獲得許多珍貴且具價值的發現。
簡單而言,「數據特徵」與「數據模式」屬於同一類別的數據分析題目,但兩者程度不同。「模式」的討論涵蓋了「特徵」的分析元素,同時比「特徵」有更高層次的推論門檻。
文: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通識科教師 張兆聰
[通通識 第5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