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4日內確診11宗登革熱本地個案,香港大學會與衛生署合作追查源頭。港大微生物學系臨H助理教授陳福和稱,團隊會為過去確診的本地個案作基因序列分析,追溯有否共通源頭;而登革熱病毒可寄生於靈長類動物,團隊亦會蒐集猴子血液樣本作分析。 病毒可寄生於靈長類動物 陳福和說,港大微生物學系已準備好做基因排序檢測,待衛生署提供過去確診個案的血液樣本,將分析患者有否接觸過共通的源頭,他期望兩三周內有結果。他又說,登革熱病毒可在靈長類動物體內生存,會透過政府蒐集本港猴子的血液樣本,分析是否有其他潛在源頭。 對於登革熱變風土病的憂慮,陳福和指出,風土病需有持續及穩定的本地個案發生。他指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四季尚算分明,冬季氣溫下降可令蚊患「W一W」,但廣州於2014年曾大規模爆發登革熱,加上大灣區內人口流動頻繁,「好像變了同一個地區」,全球暖化亦助長蚊蟲滋生,擔心會加劇登革熱傳播。 陳續說,若本港出現大規模登革熱爆發,會加重公營醫療團隊負擔,例如部分嚴重患者需入住深切治療部,加重內科、傳染病科及深切治療等團隊的壓力,若患者器官出血,亦需要外科團隊治療。 學者:登革熱成風土病機率低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H教授孔繁毅說,風土病是指全年都有本地新個案發生,達至數百甚至上千宗,認為登革熱成為風土病的機率較低。他又說,大部分市民首次感染登革熱病徵相對輕微,如發燒、感冒、肌肉痛,以及白血球、血小板和肝酵素指數較低等,病徵通常在四五日後消失;若患者再感染另一種血清型的病毒,則有可能出現登革出血熱,患者會流鼻血和皮膚出血,嚴重者會休克,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接受輸血等輔助治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