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圖一)
放大
 
這些「印仔」也是點香的工具?Aaron說不只如此,其鏤空的花紋組成了一個中文字。翻到後文找答案吧!
放大
 

其他新聞
古孩趣:挽面子贏驢子
齊來讀時事:汗血寶馬抵新疆
答案
趣談金句:凡事三思而後行
拆字專家:士 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中華智叻星:燒香不止拜神

【明報專訊】廟宇中有很多人燒香,原來香不止有宗教用途,古人也喜歡燒香品香,以示清雅。張顥臻(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五年級,圖一右)隨對香素有研究的香藝師鄧皓荃(Aaron,圖一左)認識香的功用和種類,亦試試動手製塔香。

為了讓房間和身上有香氣,我們會放置香薰,或在身上噴香水,古人則會燒香和佩戴香囊。Aaron 10年前到志蓮淨苑參觀,迷上香清雅的味道,自此對香不斷鑽研。他成立組織「香港傳統香文化保育」,舉辦課程教大家做香、認識香。他指古代皇帝在祭祀時焚燒香草,希望香氣把他們的禱告帶到天上。以前的香十分珍貴,王室貴族亦以點香彰顯尊貴地位。後來燒香愈發普及,南宋筆記《都城紀勝》把焚香列入「四般閒事」,即閒時會做的風雅之事。Aaron說:「古代人在家看書也會點香,就像我們溫習時會吃零食,用來提神、解悶。」

隨着西方的香水及香薰愈發普及,燒香漸漸式微,只剩下宗教用途。顥臻對香的認識源於外婆每逢清明、重陽都會燒香祭祖。他說:「以前很喜歡插香,覺得點火時很得意。」然而他曾被掉下來的香灰燙傷手,成為不快回憶。Aaron說:「通常燙手的香都不是好香。(香灰)燙手是因為加了石灰粉,令它容易燒着。」此外,廟裏和拜神時燒的香大多刺鼻及刺眼,因為這些香由普通的木碎製成,而非用香木、香料,因此氣味不好嗅。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60期]

 
 
今日相關新聞
中華智叻星:燒香不止拜神
中華智叻星:香粉製塔香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