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乾燥,身體也開始鬧起小脾氣了,大家不妨根據需要來點花樣粥。
「緩解乾燥」粥
材料:大米、大麥、小米、南瓜、雪梨、銀耳、燕麥、皂角米等。
南瓜、雪梨富含天然果糖,有助於保持水分、滋潤身體。銀耳、燕麥、皂角米都是富含植物膠質的高手,它們經加熱後是天然的「增稠劑」,既能讓粥變得濃稠,喝了後能延長水分在人體黏膜上保留的時間,滋潤嗓子、消化道。
「提高免疫」粥
材料:大米、小米、燕麥、蕓豆、黃豆、香菇、銀耳、胡蘿蔔等。
黃豆堪稱田間肉,其中富含的大豆蛋白質跟魚肉、瘦肉一樣屬於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機體維持免疫力的物質基礎之一,直接關系到「戰鬥武器」抗體的形成。香菇、銀耳特有的多糖類物質,也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而胡蘿蔔不僅色澤鮮艷,其中的β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化為維他命A,可促進抗體形成,增強防病能力。
「改善食欲」粥
材料:大米、小米、花生、栗子、腰果、山楂乾、藍莓乾、葡萄乾等。
粥裏放入花生、腰果、栗子等堅果碎,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能帶來別樣口感,增加咀嚼樂趣。山楂乾、藍莓乾、葡萄乾等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可促進胃酸分泌,增進食欲。同時,果乾中天然存在的糖分正好能平衡有機酸的酸感,讓人胃口大開。這款粥所含的膳食纖維特別豐富,有助於腸道健康。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熬大豆、雜豆粥前,應提前浸泡12小時以上,糙米、谷類浸泡4小時以上,才容易煮爛。1份粗糧加入6~8倍的水,煮出來的粥口感好,飽腹感也強。建議消化不良的人粥裏少放黃豆、黑豆等大豆及粗糧;減肥者及糖尿病患者粥裏不要放大米、糯米等精白米,更不要加糖。
------------------------------------
勿吃過燙食物
可誘發食道癌
近日天氣寒冷,很多市民喜歡吃燙食喝燙茶來驅寒。對此,專家特別提醒:吃燙食喝燙茶都可能是誘發食道癌的原因之一,吃東西的時候要等食物溫度降下來後再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食用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菜都恨不得剛出鍋就開始享用,不喝滾燙的熱茶不過癮,認為這樣才能品出飯菜和茶的味道,但往往忽略了是否太燙的問題。喜歡食用過燙食物的人,食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傷害,食道上受到熱刺激的細胞發生突變的幾率就會大大上升,這樣得食道癌的幾率就大了。
很多食道癌和胃癌的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喜歡食用非常熱的食物,喜歡吃腌制、油炸的食品。如何通過飲食來預防食道癌和胃癌?李曉屏特別支招:不要吃黴變的食物,黴菌中有些是產毒真菌,是很強的致癌物質;要盡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維他命A、B、E的食物,適當加強蛋白質攝入,從而保護胃黏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不暴飲暴食,進食不要過快或過燙,進餐時要心情愉快;少吃或不吃腌菜,不吃或少吃煙熏和油煎食物;不吸煙、少飲酒。
--------------------------------------------------------------
大蒜發芽營養翻倍
不同吃法功效不同
家常烹調中,大蒜是必不可少的佐料。一道菜加入蒜末、蒜片、蒜瓣,就能增色不少。大蒜的各類做法有何營養優勢?本期詳細解讀。
發芽營養翻倍。一提到發芽,大多數人認為「這東西沒法吃了」。但是只要蒜瓣本身沒有發黴變色,發芽的大蒜是能吃的。研究發現,發芽大蒜的抗氧化效果比新鮮大蒜更高。剝開發芽的大蒜,會看到中間產生了蒜的綠色嫩苗。綠色嫩苗從蒜瓣中長出來之後,就是蒜苗這種綠葉蔬菜。若將蒜苗放在加水的盤子裏,不僅能給廚房帶來綠植的美感,還可以代替蔥花做調味品。把蒜苗種在土裏繼續生長,葉子長大後就叫做青蒜。吃不慣大蒜瓣的人可以直接食用蒜苗,蒜苗的維他命含量超過大蒜瓣,也有一定的殺菌能力。
發酵黑蒜口感好。經過發酵制成黑蒜後,大蒜的水分會降低50%左右,糖分和氨基酸會明顯增加,B族維他命含量也上升。大蒜顏色由白變黑,是因為長時間發酵和保溫之後發生「美拉德反應」。此時大蒜素已經降解,而多聚果糖等成分被分解產生果糖,增強了甜味,故而黑蒜口感綿甜,不再有辛辣味,腸胃怕刺激的人群也能食用,更不用擔心會有口氣,非常受年輕人歡迎。但關於盛傳的「黑蒜降三高」「黑蒜提高免疫力」之類說法不必太當真,如果日常吃黑蒜的數量不大,較難達到這些功效。
腌著吃促消化。北方有腌漬大蒜的傳統,臘八蒜、糖醋蒜等都是人們喜愛的做法,它們能保留大蒜中的所有礦物質成分,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蒜辣味,不過其殺菌作用與生大蒜比會降低。專家研究發現,糖醋蒜的提取液中含有抗氧化活性,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家庭制作糖醋蒜時要采用釀造醋泡制,如果加一點糖,味道會更鮮美。臘八蒜泡制後會變綠,這對人體無害,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這兩種制作方式都具有解膩和促消化的作用,很適合搭配肉類食用。
生吃最保健。眾所周知,大蒜能殺菌消毒,還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完整的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當大蒜被碾碎後,這兩種成分就會相互作用,產生大蒜素,它是大蒜獨特辛辣風味的主要來源。此外,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含量很高,適量攝取硒元素有輔助抗癌的功效。搗碎生吃大蒜可以有效保留大蒜素,殺滅細菌和病毒。但大蒜本身辛辣,每天生吃不宜超過2~3瓣,有胃潰瘍、腹瀉或正在服藥的人忌食。
燉著吃去異味。煲湯、燉肉,特別是燉豬肚、大腸時,很多人習慣放進幾瓣蒜,這可以起到去除食材異味的作用。大蒜先煸香,再和其他食材一起翻炒,然後加水燉煮。燉煮之後,食材的異味已經去掉,燉煮後大蒜素已經分解,口感不辣,甚至有甜味。這是因為辣味的大蒜素轉化成了甜味的含硫物質,增加了湯汁的鮮甜味。這時大蒜是用作調味品,不用考慮久燉後維他命損失等問題。
燒烤去辣味。孜然大蒜、炭燒大蒜外焦裏嫩,口感香糯綿軟,燒烤出來的大蒜幾乎沒有辛辣味,吃了之後不會口氣發臭,非常受年輕人歡迎。不過,高溫燒烤之後,大蒜中的大蒜素消失殆盡,失去了殺菌效果,但能保留其中的礦物質成分。燒烤時,一定要帶蒜皮燒烤,火不能太旺,否則容易將大蒜燒焦,產生致癌物。
爆炒熗鍋香味足。大蒜素非常「怕熱」,一旦遇到高溫加工,殺菌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不能指望炒菜中的蒜蓉能幫助殺滅有害細菌。但大蒜在油煎時會有濃郁的香味,特別是會給蔬菜類食材帶來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感。和蔥相比,把大蒜煸炒出香氣需要較高的油溫,通常在大蒜粒表面發黃的時候才有最好的味道,這是因為香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美拉德反應」,同時伴隨著顏色發黃變深的過程。不過,油溫過高也會令蒜茸焦糊,產生有毒物質並影響成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