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期提到A部分也需要資料蒐集,因為需解說題目,而有關探究題目的背景、理論框架等都需要蒐集資料,否則很難準確描述探究內容;如果能找到一些理論架構作為探究的參考,就更事半功倍了。
今期續談B部分的資料蒐集。B部分是「相關概念和知識╱事實╱數據」,從名稱可見,需要蒐集的資料類別十分清晰。然而,怎樣的概念、知識、事實與數據才是「相關」?
■ B部資料蒐集
例子:探討高中生說粗口原因
這堨H「探討部分高中生喜歡說粗言穢語的原因」為例討論。不少同學會直接上網搜尋「高中生」或「青少年」,以及「粗言穢語」或「粗口」這幾組詞彙。筆者嘗試以「青少年」和「粗口」這兩組詞語放在Google搜尋,得到以下結果:(圖1)
咦?搜尋結果中的第二項不是很合用嗎?但內堶鴩茈u是一些報章報道,而且日期都在2011年或以前,因此要應用在實際探究上可能不太合適。
拓闊、提升搜尋字眼
由此可見,直接搜尋探究題目中的重點詞語要十分幸運才能找到合適的資料。換句話說,在B部分要列出的相關概念、知識、事實和數據很可能超出探究題目的字眼,需要拓闊或提升概念或搜尋範圍,才能找到合用資料。
那麼應該怎樣拓闊和提升?這與我們作答通識筆試考卷的題目時,對題目和資料中的概念理解一樣,有時需要站在高一點的視野審視,才會看得出個所以然。
可能大家會問,上述題目中的「高中生」,在上例中已提升至搜尋「青少年」了,還不夠嗎?那要看你怎樣理解「高中生」和「青少年」。如果沒細心思考,很可能只把這兩個詞語解釋成年齡的分別。例如高中生可能是指15歲至18歲的年齡層,青少年則闊一點,若以《維基百科》引述Webster's字典所列的定義,「以男性來說,一般是指11歲到22歲」。
思考概念本質
暫時撇開探究題目只集中於高中生,因此11歲到22歲超出了題目所擬的範圍不說。但單單是年齡階層的闊度,是否已能代表高中生的特性?訂立這個探究題目的同學為何最初會把探究目標聚焦在高中生?應該是因為高中生有一些特質,有異於其他年齡組別,因此特別值得探究吧?
(當然,筆者撇開同學只是貪方便而集中討論高中生的可能。即使同學真有這種想法,撰寫報告時也要堂而皇之地解釋,總不能在報告上寫:「因為我懶惰,所以只找我學校的高中生」)
■ 列舉研究對象特質
想通了上述概念的本質後,我們該做的是思考究竟「高中生」有什麼特質,過程中可參考課堂所學的概念和知識。這媢襄捰C舉一些可能相關的特質:
高中生的特質
•高中生的年齡介乎15至18歲,是青少年的一部分
•青少年在發展中有反叛的心理和行為,因此高中生也有
•青少年正摸索價值觀
•高中比初中甚至小學階段的社交接觸面更廣闊,例如透過學校活動、外出補習,甚至網上交流等都接觸到不同價值觀的人
•高中生開始覺得自己「大個仔大個女」,開始有自己的性格
要數下去還有很多很多,暫且歸納一下,會發現其實我們搜尋的不單是「高中生」甚至「青少年」的年齡層,而是高中生的各種特質,例如青少年的反叛性格、價值觀、發展階段、社交圈子等。
■擴展概念有助找出探究方向
咦!說粗語穢語是一種偏差行為,一般也被視為青少年的反叛行為之一吧?筆者因此又以「青少年」和「反叛」為關鍵詞到Google搜尋,得出結果如下:(圖2)
上述結果中的第二、第三和第五項都似乎合適。筆者按入第五項「家長童學—青少年的反叛」,堶措鴭颿C少年反叛行為有這一段描寫:
「孩子在剛開始成熟時,想法通常有欠周詳,不少父母以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沒多作解釋便予以否定,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便會開始憎恨父母,家庭關係日趨緊張,愈大壓迫、愈多反抗,若交友不慎,便可能導致濫藥、未成年懷孕或離家出走等……」
雖然並非直接討論粗言穢語,但上述的文字似乎提供了部分高中生愛說粗言穢語的探究方向及理論參考。同學在引述以上的概念解說後,再指出上述文字所說的是高中生反叛性格與偏差行為的關係,而說粗言穢語亦是青少年常有的偏差行為,因此可借作參考,便達到了B部分「相關」二字的相關要求,也能為往後的探究帶來更清晰的方向。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 賴得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