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學生會今年決定不出席維園悼念六四集會,首次在校內另起爐灶,舉行以「守住香港,毋忘六四」為題的集會,約2000人出席,比預料多1倍。參加者以學生及青年為主,當中大多曾到維園悼念六四。除港大外,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珠海學院及公開大學學生會亦選擇到港大出席集會。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會上指出,若港人要「當家作主」,應先締造本土文化作連繫。
明報記者
當年在北京經歷六四鎮壓的資深傳媒人謝志峰今年選擇到港大悼念集會,並獲邀出席六四論壇。他發言時說,出席人數是其想像的3倍,對於不少出席的年輕人認為支聯會綱領「建設民主中國」太遙遠,他表示體諒,但認為中港兩地唇齒相依。他以雨傘運動為例,指若當時有流血衝突,台灣及內地的華人不會置之不理。
謝志峰又說,若參與者不認同「建設民主中國」的理念,港大中山廣場亦應改名,「當年孫中山經歷港大(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教育,才棄醫從政起革命」。他會後表示對出席人數達2000感震驚,是扯走了維園的集會人數。
在港大的集會上,大會在開始前已表明,沒有義賣籌款,沒有大合唱及掌聲,馮敬恩強調做法並非諷刺維園集會形式化,「只是提供另一種(悼念)方法。」
會長:締造本土共同文化
馮敬恩在會上發言,曾怕被上一輩人批評另起爐灶是「大逆不道」,「但我們願意先走出來」。他又認為港人若要「當家做主」,先要締造本土共同文化作連繫。
除港大外,浸大,嶺大,公大及珠海共5所院校出席港大集會,並手持燭光站台帶領默哀儀式。集會上播放的8分鐘短片亦有別於維園集會,夾雜了六四鎮壓及雨傘運動片段。
參與年輕人﹕設論壇得虒多
有參與的年輕人會後認為,集會設論壇,得虒多,「不是去完就算」。但有自稱本土派的青年對論壇感失望,認為內容仍以討論「建設民主中國」為主。
參與集會的人以學生及青年為主,亦有長者,卻出現「斷層」,少了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士。有內地出生的中五學生指出,參與雨傘運動後認同本土派理念,批評維園集會「年年大合唱」是形式化,「想看看港大有否新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