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協(FIFA)會長選舉結果雖然塵埃落定,但白禮達與歐洲足協(UEFA)的對抗卻完全未有緩和[象。根據當前西方主流輿論的描繪,這是一場「正邪分明」的鬥爭,白禮達連任反映FIFA拒絕「改革」,腐敗到極點,就算UEFA有進一步杯葛行動,也是迫於無奈的「義舉」。FIFA腐敗、白禮達專制弄權,是鐵一般的事實,但「反派」的對頭是否就是「正派」?今次圍繞FIFA會長選舉的風波,正是一次審視如何在權力鬥爭中搶佔道德高地、透過政治包裝塑造「正邪對抗」論述的好機會。
白禮達競選對手被指忽然改革
在FIFA會長選舉中,約旦王子阿里被西方媒體描繪為「改革先鋒」,但年僅39歲的他某程度上也不過是一名「堅離地」王族權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接受教育,在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連39歲生日也成為《約旦時報》大字標題的報道內容。他在足運上的最大「功績」,就是促成FIFA撤回「婦女在女子球賽不得包頭巾」的禁令,讓回教婦女能更自由地參與足運。
早在今年初,英國《每日電訊報》體育新聞主筆希華特(Paul Hayward)就曾撰文,質問UEFA為何選擇支持一名約旦王子,而不直接派人挑戰白禮達。希華特指出,去年5月,阿里王子才在首都阿曼恭敬地迎接白禮達,高談「我歡迎白禮達來到他的第二個家,我感謝他持續支持約旦以至西亞和全球的足運」,現在阿里提出要改革FIFA固然是好事,但他早在2011年已以FIFA副會長(亞洲區代表)身分成為FIFA執委成員,「為何他要這麼久才站出來行動?」
歐洲足協曾阻縮短FIFA會長任期
UEFA高層將白禮達描繪為改革的阻力,但諷刺的是,曾領導獨立專家委員會向FIFA提供改革建議的瑞士反貪專家皮埃斯(Mark Pieth),卻曾多次抨擊UEFA阻撓FIFA改革。皮埃斯曾在2004年獲聯合國任命,參與調查1990年代聯合國伊拉克石油換糧計劃涉貪一事。2011年白禮達連任會長後為挽回FIFA聲譽,邀請皮埃斯領導獨立委員會,提供管治改革建議。
2013年初,皮埃斯公開炮轟UEFA官員為了私利阻撓FIFA改革,變相將專家委員會主張的改革倡議「斬掉一半」。舉例說,為了阻遏貪腐,皮氏建議限制FIFA會長未來只可在任8年、執委成員任期上限則為12年,但UEFA卻建議會長可在任12年,更投票反對就執委會成員任期設限(UEFA在FIFA執委會內有2名副會長和5名執委,人數是各大洲中最多)。UEFA還反對皮氏另一重要倡議——FIFA所有高職的人選都需通過FIFA旗下獨立評估小組的道德品格審查,但UEFA認為,只需由各大洲足協自行審查其推舉的人選。皮埃斯還暗批UEFA會長柏天尼搞一言堂,呼籲UEFA成員多發聲。
雖然皮埃斯早已卸任,但今年初德國《明鏡》卻突然引述外泄電郵爆料稱,FIFA首席法律顧問維利加(Marco Villiger)曾涉嫌向皮埃斯施壓,要求他在去年發表的FIFA最終改革報告中刪走一些不利白禮達的字句,包括質疑白禮達出任FIFA秘書長期間,在一宗涉及前會長夏維蘭治的回佣醜聞中的責任,以及修改「FIFA必須改變組織內部文化,並由最高層開始」的字眼(據報維利加對相關語句的批註是「你是否想說FIFA需要新領導?」)。
瑞士專家質疑柏天尼一言堂
就此UEFA迅即發炮抨擊FIFA,還意有所指地稱「怪不得皮埃斯之前屢屢批評UEFA」。面對抹黑質疑,皮氏坦言認為與白禮達爭取連任有關。他指出,FIFA作為客戶,確實有權在報告公開前審視其內容,至於維利加要求的37項改動,獨立委員會只同意改動4處,「我們並不認為踢走了白禮達就一天光晒。整個組織已腐爛到核心,當然白禮達有很大責任,但問題並非單單在於白禮達」,「報告不想糾纏於指控個別人士,因為優先的應是制度改變」。當UEFA不斷集中火力炮轟白禮達,但又拒絕支持限制執委任期和獨立品格審查等改革建議,難免令人質疑UEFA是否真心為了全球足運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