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老友記」貢獻社會大半生,無不希望安享晚年,惟政府資助宿位供不應求,部分私營安老院舍質素參差,有將來會選擇入住安老院舍的六旬長者感無奈,說能否入住質素有保證的院舍似「賭命水」;有計劃居家安老的長者卻又未能在社區覓得合適的家居照顧服務,對當局安老政策進度落後感失望。 生於小康之家、69歲的殷姐不時參與安老院義工探訪活動,認為日後如果自理有困難,入住老人院可有人24小時照顧,「亦唔使麻煩仔女」。大埔劍橋護老院事件揭發後,殷姐有感部分私院質素「唔係探訪鶡^事,好無奈」。她開始憂慮將來排不到資助院舍,要入住質素欠佳的私營院舍,「揀黈伅‘憧眷`入了解到服務質素,好似賭命水咁」。她曾到內地了解安老院舍服務,雖然費用較本港便宜一半,惜兒女難探訪,醫療負擔又大,感不可行。對於自己的安老路,她坦言「一諗到就好悲哀」,批評政府面對人口老化遲起步,「醫病都要排咁耐隊,唔好講一張H位」。 欲留家安老 嘆周日不送飯 另一邊廂,67歲獨居長者麥婉蓮則計劃將來在家安老,享受較多自由,「閒時做義工,同鄰舍買R煮飯,令我覺得仲有價值,唔係廢人」。惟麥婆婆因一次跌傷留家休養,驚覺社區居家支援服務嚴重不足,「我個區原來星期日冇送飯服務,聽聞其他區名額唔夠,一星期只分到幾日送飯服務,咁其他時間長者食咩呢?」最後她周日要靠鄰居送飯直至腳傷康復。 她稱,居家安老的成本只是院舍宿位的六分之一,近年領取綜援的她直言「唔想浪費納稅人錢,一日可自理,一日都想留家安老」,希望政府儘快全面實施居家安老政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