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賣魚佬腥gg、豬肉佬肥騰騰」,在街市賣豬肉形象市井麻甩,工時長令不少年輕人抗拒入行,兩代的「豬肉佬」就以此為榮。32歲的「豬肉佬」阿朗,20歲已經入行,不介意周身豬肉味、入行時人工低,日做逾10小時,他說因為切豬肉是「一門手藝」,如今可月掙2.5萬元,養妻活兒,心滿意足。 月掙二萬五 不怕「周身味」 阿朗在灣仔一肉檔工作,每早6時多便開始忙,不足半小時便可以將一隻豬分成數十個部位,哪部分值錢、哪部分適宜蒸煮,他一清二楚,「柳梅最貴,每斤56元;梅頭可以用薊ㄐv。阿朗工作認真又愛說笑,故很受街坊歡迎,婆婆走過會叫他一聲「肥哥哥」,又會問他為何早幾天沒返工。 今天的成績得來不易。阿朗讀書時曾逃學,中三輟學後做過三行、清潔工人,20歲經朋友介紹入行做「豬肉佬」,起初認為「幾十歲人才會做豬肉佬」感到尷尬。他稱以前的街市沒有冷氣,常常「大汗疊細汗」工作,入行時人工低,時薪22元,曾因要日做10多小時、假期少而想過放棄。 當年年輕的他因為不想「衰畀人睇」而努力,最終由負責斬豬頭的下欄工作,到如今可以揮灑自如地將一隻豬分割成數十個部位。不過阿朗說,現時工時仍長,每日逾12小時,有時一個月只有兩天假期,間中會遇上「豬雜爆屎(如豬腸內滿是糞便)」,又會周身豬肉味,但他已經習慣,不太介意。他認為斬豬肉是「一門手藝」,月掙約2.5萬元,不用家人擔心。 入行70年 恐手藝失傳 這邊廂有年輕人加入,那邊廂自稱入行70年、現年83歲的「豬肉佬」譚伯回想,13歲入行斬豬肉,初期要自己「殺豬」,亦要日做逾10小時,但「做落不算太辛苦」,一直努力工作儲錢,至40多年前先後在上環及華富h開設豬肉檔,後者如今仍然經營。 譚伯笑言自己讀書不多,只因懂得斬豬肉可養大5名子女,惟子女各有興趣,不會入行,兩名伙計亦已經50多歲,恐後繼無人。譚伯說,有時伙計放假,自己仍會親力親為落場斬豬肉,如今只希望找到接班人,將手藝承傳下去。 明報記者 邱雅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