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以為通識科的考評諮詢只會引起教師關注,想不到同學也留意到事件的發展,更對修改考試時間及題目結構的內容,作出多角度、細緻而又深入的分析,實在充分體現了通識科的教育目標! 同學也從課程目標、考生壓力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增加卷一選答題及增加考試時間的弊處。即使教師們多年來對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內容、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等均有不少意見;然而,考試作答時間及試卷的結構卻一直非爭議的焦點。就拿教育局在2014年所做的通識教育科新學制中期檢討問卷數據作為論據﹕調查顯示76%教師認為需要維持現時的考試模式,認為需要改變的只得11%;而認為考評與課程目標貫徹的更高達87%,表示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的只有9%。由此可見,通識教師們對現時的考評方式是滿意的。為什麼要向一個教師們普遍滿意的考卷結構開刀修訂呢?實在是匪夷所思! 事實上,同學「心水很清」﹕要處理學生的學習差異,最有效、最治本的方法,應該是增加教學資源、提高師生比例,才能令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教師更多關顧。亦唯有減少每班人數,才可縮窄班內學生差異,教師更專注教授,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差距並加以照顧。以考題處理學生學習差異的方法,只能作為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最後一步。即使考題「照顧到」差異,也只是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考核時,盡量展示其能力一次;但如果整個學習過程中未有被照顧,多考一題,多答半小時卷,對學生又有何幫助? 為爭取資源讓學校可以多聘通識教師甚或只是教學助理,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行小班教學多照顧學生,教師們多年來大聲疾呼以上訴求,均未見政府回應。如今資源卻落在教師認為沒大問題的考卷檢討上,豈不諷刺!現時連中學生也能看到是次考評修訂建議的問題,望教育當局能懸崖勒馬,不要又折騰通識教師及學生! 文﹕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