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顧2015年通識科文憑試,同學除要關注議題、單元範疇的內容,也要注意題型及提問名詞,還有如何解讀不同種類資料。這次先從「題型及提問名詞」出發,探討如何答好題目。
相似的題型及提問名詞
很多同學早就作好準備,會整理、分析過往數年的考題。例如同學發現公開試卷曾出現過「持份者之間會發生什麼衝突」的題型。到了2015年,同學又發現有相似題型出現,只是變成另一種提問﹕「如果要在主要持份者之間達成共識,你認為有什牴棆炕H」
就此,有同學不知所措,一方面覺得題型似曾相識,另一方面又似是全新提問形式。當然,也有同學誤以為「貼中」題型,將早前溫習過如何回應「持份者之間會發生什麼衝突」題型的技巧搬字過紙,最終得不償失。
那麼,同學應如何應對?
要有應變心態
首先,同學最好要有應變的心態,對任何一種提問都要當作是新的題型,不能掉以輕心只將以往答題方法「搬」過來。再以上述問題為例,問的既然是「有什牴棆炕v,答題必應與舊有的「會發生什麼衝突」不同。
同學認為,如果題目只要求回應「持份者之間會發生什麼衝突」,重點必定在不同持份者的衝突點,有以下的思考方向﹕
第一段﹕持份者A的觀點vs.持份者B的觀點,加以解說
第二段﹕持份者A的觀點vs.持份者C的觀點,加以解說
餘此類推……
至於回應「如果要在主要持份者之間達成共識,你認為有什牴棆炕v,同學覺得回應方式相似,但要調節思考方向﹕
第一段﹕歸納出持份者A與持份者B兩者觀點未能達至共識的衝突點,並視之為障礙,加以解說
第二段﹕歸納出持份者A與持份者C兩者觀點未能達至共識的衝突點,並視之為障礙,加以解說
餘此類推……
細心觀察,同學在回應後者時須懂得應變,「走多一步」,將不同持份者的衝突點歸納為障礙,方能對焦回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