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研究顯示,建築物佈局與熱島效應有密切關係,中文大學建築學教授吳恩融表示,規劃署目前出版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城市設計指引》,暫未有要求進行空氣流通評估時,需要加入熱能評估。吳恩融說,上述準則及指引只是起步,透過研究會不斷深化。至於熱能評估仍在實驗階段,相信要到數年後才可以應用,成為規劃工具。 無要求評估南風有不足 吳恩融指出,目前規劃署的空氣流通評估,側重評估東及東北風,但本港夏季大部分時間吹偏南風,指引未有要求樓宇佈局要同時進行偏南風的評估,是不足之處,相信稍後政府會循序漸進,落實更完善的都市氣候圖。指引實施至今,吳恩融認為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銅鑼灣的希慎廣場,便引入通風廊設計,以及將樓宇向後移,幫助周邊地面空氣流通,改善地區微氣候。 規劃署表示,有助空氣流通的緩減措施包括設定通風廊和風道、適當的街道佈局、樓宇高度和建築物排列及增加綠化等,已收納於《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城市設計指引》內,為政府部門及項目倡議人提供發展指引。發言人強調,在敏感度較高的區域亦並非完全不容許發展,而是須根據個別地盤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等作適當評估,及採取緩減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