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拿大神召會嘉智中學通識科教師龍昱雲指出,水貨客問題除涉及「今日香港」單元的「生活素質」,和「現代中國」單元也有關係。因為改革開放後,內地部分居民富起來,需要一些優質產品,鑒於內地食品、貨品的質素未必達到他們的要求,故希望來港購買心儀產品。 但香港的商舖、交通設施主要為本地居民而設,不可能突然增加數十萬、一百萬人的容量。過往遊客主要集中在中環、尖沙嘴,和一般市民的消費、日常生活分開;近幾年旅客來到屋h附近,和居民爭物資,商家為迎合旅客消費而改變銷售模式,基層商舖、食肆無法生存,這些是需要正視的。 「改善方法方面,有建議興建邊境購物城,但亦有學者懷疑旅客或水貨客仍然會去旺角、尖沙嘴、荃灣、屯門等購物。減少一簽多行的建議,則需要中央政府配合。」龍老師認為,香港政府和內地政府合作,才能處理水貨客問題,正如早年兩地配合解決「雙非嬰」問題。「不過,早前的佔領運動、泛民主派和中央的關係轉差,不利於解決跨境問題。」 龍老師的看法是短期內「一簽多行」變「一簽限行」,限制深圳居民來港次數;二是中港海關加強針對水貨客活動的信息聯繫及執法。中長期方面,只能寄望內地政府建立更好的制度,如食品監管,正本清源。因為隨內地居民的消費力日增,對優質貨品的需求也必定增加,若制度得當,相信他們不會特別喜歡來港購物,始終時間和交通費也是成本。 ■短片﹕life.mingpao.com/talk.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