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維權律師、「新公民運動」發起人許志永2013年爭取公民平權,被當局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刑事拘留,2014年1月被判監4年,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因言入罪,其代表律師引述許志永形容判決「把中國法治的最後一點尊嚴破壞殆盡」。事實上,中國「法治」一向被人詬病,例如因打貪而被立案審查的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曾執掌政法委,惟本應維護法治的他以「維護社會穩定之名」推動和倡導各種違反法治及人權的做法,壓制訪民(上訪向官員表達意見和訴求的民眾)。 成因﹕中國式「依法治國」 2014年10月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討論「依法治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表明「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不過,一名體制內智囊人士向《明報》稱,中國式的「依法治國」並非西方「三權分立」式的權力相互牽制——「依法」是在中共領導立法、司法的前提下進行。 政府對策﹕司法改革 2012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指出四大改革方向,包括維護社會公義、加強人權保障、提高司法能力和實踐司法為民。白皮書明言,民眾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對司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宣布,公眾人士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直接查詢各省市區法院的裁判文書(即判決書),以回應「黑箱作業」審判過程的抨擊,及民眾對法官貪腐的抱怨。從2014年1月1日起,全國各級逾3000間法院的判決書要在網上公開,民眾可用關鍵詞檢索查閱,另外庭審亦要全程錄影,增加透明度。 造謠刑事罪 言論維權空間減 2014年10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擬在9項非暴力罪名取消死刑,對人權提升有幫助,但同時擬增加網絡犯罪的條款,造謠正式納入刑事罪範圍,可能會壓縮網絡言論空間。有律師擔心,罪名容易被擴大,維權案件的辯護將更加艱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