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武器近年成全球列強軍事競賽焦點,美、俄、中、印均加緊研發。有軍事專家指出,雖然今次美國試射失敗,但它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領域中仍有領先優勢,中國的技術仍落後美國數年。 俄印加入研發 高超音速武器泛指能夠持續以5至10馬赫(約每小時5300至10600公里)在大氣內飛行數分鐘的武器,若在紐約發射高超音速武器,40分鐘內便能抵達莫斯科。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各國近半世紀前已開始研究高超音速武器。由於現時導彈防禦系統漸趨實用,令洲際彈道導彈等軍備震懾能力降低,但高超音速武器的速度及多軌道特性可增加敵國攔截成本與難度。俄羅斯早前宣布,計劃在2020年前開發出供新世代戰機使用高超音速導彈,印度亦正研發飛行速度達7馬赫的Brahmos II導彈,中國則在本月進行了第二次高超音速飛行器測試,但未成功。 高超音速技術主要障礙在於製作可抵受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逾千度高溫的飛行器物料。推進器及高速移動時準確控制的技術亦為難題。黃東指出,由於可用物料尚未普及,各國未能進行大規模研發,現時尚在摸索階段,試射只屬技術驗證。美國現時在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進展甚大,技術領先全球,惟失敗率亦高,約每兩三次試驗便會失敗一次。 高溫物料難製 黃東估計,美國今次試射或是向中國示威,惟測試的武器數秒內失靈,是相當罕見且嚴重的錯誤,可能要花數年修正,不過中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設計技術上與美國有「幾何級數」差距,「即便美國再失敗數次中國也不可能追上」。 有評論憂各國或以核武報復高超音速武器襲擊,恐再觸發核武競賽,黃東認為兩者關係不大,但可在極短反應時間內精確射擊目標的激光武器,可應付高超音速軍備,料成各國未來軍事研發方向。 明報記者 羅睿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