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健康空氣行動昨邀請跑手攜帶輕便儀器,邊跑邊量度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結果發現,今年全馬賽事錄得微粒濃度平均每立方米63微克,較去年高1.1倍;而微粒濃度飈升至「危險水平」的時段增加23%至23.4分鐘,誘發心臟病機會增加。該組織建議明年修改路線,在空氣更流通的路段作賽,避開污染黑點,以免跑手被迫「吸塵」。
根據去年2月《歐洲心臟期刊》引述英國一項研究,當空氣中的PM2.5濃度每秒每立方米飈升10微克,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會增加20%。
健康空氣行動邀請4名跑手(兩名全馬跑手及兩名10公里跑手),攜帶儀器邊跑邊量度路段的PM2.5濃度,結果其中一個全馬跑手錄得達「危險水平」的時間達23.4分鐘,佔跑畢全程時間的8.3%,較去年佔6.77%時間達「危險水平」增加23%。
5污染黑點西隧最嚴重
整體而言,全馬路段中有5個污染黑點,其中最嚴重為西隧,錄得PM2.5最高濃度154微克,超出世衛24小時標準5.2倍,其他黑點包括西九龍公路、銅鑼灣市區、昂船洲大橋及今年新增的污染黑點柯士甸站地盤,由82至114微克不等(見表)。10公里賽事路段的PM2.5的平均濃度是35微克,超出世衛標準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