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着近2000頁浩如煙海的英國檔案文件,中英雙方談判桌上的人物,已故的、在世的,一個個地走過這個歷史舞台。文件中,英官員留下對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領導人的形容,指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是一個「脾氣壞及意見多多的老人」,常毫不修飾、毫不猶豫地在公開場合羞辱下屬,但對香港十分了解。至於在1984年新上場與英方交手的中方談判團首席代表周南,則是一個充滿野心,常採對抗態度的對手。
在1984年談判關鍵時刻,英國首相府檔案披露中英官員談判接觸密切,如駐華大使、英方首席談判代表伊文思常與中國外交部長吳學謙及周南會晤及通電,故英國文件中不時有「談判對手」的人物性格評估。
1984年6月底,行政局非官守議員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訪京,與鄧小平、時任港澳辦主任姬鵬飛等會面,英方外交部文件稱「鄧小平的冰冷和唐突的語調(cold and abrupt tone)已在電視前展露」,形容鄧小平是個「脾氣壞的老人(cantankerous old man),對他人的意見無耐性」。
文件形容鄧小平意見多多 (opinionated old man),會毫不修飾、毫不猶疑地在公開場合羞辱中方高級人員,但又稱鄧對香港十分了解(knowledgeable),並引述秘密報告指鄧小平有英方會在港吸走(siphoning)資金的「模糊及錯誤想法」(hasty and ill-judged)。時任英國外相賀維曾指鄧非常健康(very fit),能乘搭5小時火車由北戴河返京跟他商談。
形容鄧意見多 常公開羞辱下屬
對於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英首相顧問柯利達於文件中曾提出,懷疑一國兩制概念並非由鄧小平原創,但英方為求過渡就此亦作認可。
中英談判中不時吟詩作對比喻談判氣氛的周南,英方指他能操流利英語(excellent in English)及十分聰明(very bright),但同時是一個無情而充滿野心(ruthlessly ambitious)人物,常採對抗態度。隨着談判發展,英方不時負面評價周南的態度,例如談及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問題時,稱周南「維持他一貫的消極及爭辯態度」。
對於中方談判官員,英方首席談判代表伊文思曾概括地形容為一批老沙文主義者(elderly chauvinists,指極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者)。檔案留下時任港督尤德表達了不少港人心聲及意願的筆觸,其中尤德建議回歸前要完成向港人發新護照的安排,但賀維回覆稱擔心此舉對港行政造成壓力,希望尤德明白。尤德提及要特區能在海外招聘普通法體系的法官的要求。
鄧曾指鍾士元非能者
港人方面,檔案中最常出現的人物是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鍾士元,當年鍾和時任行局議員鄧蓮如、利國偉,與鄧小平會晤後被中方批為「孤臣孽子」。
英國文件引述賀維與鄧小平會晤, 鄧提及香港有不少有能之士,但「並不包括鍾士元」,賀維替鍾說話,指鍾是「關心香港」,而英方已清晰掌握鍾在北京已經惹惱(irritated)鄧小平。
不過,1997年香港回歸時,鍾士元搖身一變過渡成為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