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放大
 
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大海攝)
放大
 

其他新聞
歷史解謎﹕宰相也要上戰場
知多齱R唐代的出將入相
思考有方﹕熟習武功 看題出招
細說詩語﹕平仄(一)
流行情報﹕西遊記——熱門改編題材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放眼中華﹕節氣——古人的氣候總結

【明報專訊】12月22日想約人晚飯?「噢,不行,那天要回家『做節』!」2013年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傳統上那天會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飯,俗稱「做冬」。讓我們藉這機會,一起認識節氣。

從太陽掌握氣候規律

中國是農業社會,人們自古以來經常要「望天打卦」。古人在長期觀察太陽之中,慢慢掌握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發展成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天文、氣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節氣﹕地球公轉軌道分24份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運動變化而定下,用來輔助農耕工作,在西漢時期的著作《淮南子》中,已有二十四節氣的名字。節氣是根據地球環繞太陽公轉軌[上的位置來劃分,地球環繞太陽一圈約一年。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圖)解釋,古人是以黃道(即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太陽移動路徑)周期劃分節氣:「將一年以一個360度圓表達,平均分成24份(每份15度),就是二十四節氣。」

古人沒有量角器,如何計算出節氣?莫慶炎表示,古人主要靠觀測,「古人的天文觀測很準確,非常厲害,他們利用簡單儀器如日晷(觀測太陽位置的儀器)等觀測太陽。」莫慶炎又說,古人透過長時間觀天,留意到太陽會在特定日子出現在特定位置,而每隔一段時間,太陽會回到同一位置,就是憑這樣的觀測,定下了節氣。

反映該時期氣候 非指當日天氣

節氣多以季節常見的天氣現象或農業活動而命名,他指這些節氣某程度反映了古代人民主要居住的中原地區(即現今華中、華北等地區)氣候。他說:「節氣當中含有中原人對氣候的概念,例如『小寒』、『大寒』等。」節氣表達的是氣候概念或大自然的變化而非天氣,「天氣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感覺到的情G,如今天陽光較好、氣溫較低;氣候就是一段長時間的平均統計,如香港冬天較冷,是按冬天的日子來計算,得出冬天平均氣溫較低、因此冬天較冷的結論」。

莫慶炎續說:「例如『大寒』當天也不一定很冷,參照過往的氣溫紀錄,如2010年的『大寒』,香港便曾出現最高氣溫22.7℃的情G。」即「大寒」只是反映該段時間的氣候,非當天會特別冷。由於節氣是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來定,每年節氣出現的日期前後不會相差太遠,誤差僅約一天左右。

文:大海、Virginea

圖:大海、資料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放眼中華﹕節氣——古人的氣候總結
歲末歲初兩大重要節氣
知多齱R清明時節雨紛紛?
考考你﹕何時「打小人」?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