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應對屢惹爭議,世衛於1月底召開第2次緊急會議時,才將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被轟反應過慢,而總幹事譚德塞多次讚揚中國防疫工作,亦惹來質疑。事件揭露這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問題。
◆Quicktake
.世衛主力協調各國防疫工作及提供技術支援,欠實質權力左右個別國家政策
.自願捐款者可指定款項用途,令世衛的衛生議程受金主掣肘
.專家籲改革全球衛生保障體系,盡快糾正權力失衡等問題
僅作協調 無權凌駕政府
美國喬治城大學公共衛生法律教授戈斯坦(Lawrence O. Gostin)指出,在現行《國際衛生條例》下,即使世衛頒布PHEIC亦不會獲得更多權力或資源。曾任世衛顧問的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全球衛生政策教授凱利.李(Kelley Lee)認為,世衛官方角色是協調各國防疫工作及提供技術支援,對於外界批評世衛應對是次疫情反應不力,她認為世衛已在權限內盡其所能,因為世衛「無權將其意志強加於其他國家、凌駕政府之上」。
依賴捐款 易受金主掣肘
財政是世衛面對的最大問題之一。世衛過於依賴自願捐款,以2018年的總預算29億美元(約226.2億港元)為例,當中有5億來自成員國固定供款,僅佔整體約17%;有22.9億(佔近八成)是富有國家、基金會及企業等的自願捐款。由於捐款者可指定款項用途,令世衛的衛生議程更易受金主掣肘。凱利.李亦形容世衛每年的財政預算少得如一所小型醫院,卻要服務194個成員國。相比之下,美國衛生部同年預算為1.1萬億美元(約8.6萬億港元)。
專家籲改革 增成員國會費
凱利.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揭露全球衛生保障體系急需改革,她解釋,目前個別政府可能只為其利益而行動,而目前體系亦只有利於某些強大政經利益者。戈斯坦則建議世衛提升成員國繳交會費的比例。世衛總幹事譚德塞2019年12月接受《科學》期刊訪問時稱,世衛已制定投資計劃吸引新捐款者。
想一想:
●除了世衛,近年有國際組織亦頻生糾紛,試舉例子。
●民粹主義的崛起如何影響國際組織的運作?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6QMbLi 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6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