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社會運動中,教育界不時成為「目標」,通識科、教師、校長等輪流被批評,曾任通識教育科課程委員會主席的趙永佳形容,建制派對通識科的批評是張冠李戴式的聯想,「把本身的問題簡化再簡化,亦不需要證據」,但從他過往的相關研究發現,喜歡讀通識科的學生不一定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 關注社會事 未必轉化行動 首屆文憑試考生在2012年應考,同年出現反國民教育科運動,發起運動的學民思潮,其時任發言人張秀賢是考生之一,他在通識科取得最優秀的5**級,趙永佳說,當時引起社會討論通識科與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的關係,作為通識科「搞手」之一的他也想找答案,「如果是我設局陷害年輕人,我都要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趙永佳在2015年訪問了2896名中五學生,並在2016年初發表報告。他最先問學生:是否喜歡讀通識科?結果發現喜歡讀通識科的學生更多元包容,比較認同普世價值如平權,亦更關注社會事件,「當有重大社會事件,喜歡通識科的學生較容易被帶動入去,更關注事件是真的,但與他們是否參與體制外的政治行為沒有關,更不一定是激進」。 (Reboot Hong K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