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年前曾被審計署揭發20多項管治及行政問題的生產力促進局,再被批其表現仍欠理想。審計署指出,生產力局過去5個年度表現持續無法完全達標,部分項目連續5年未達要求;並出現多宗涉及利益衝突的問題,包括有理事會成員延遲利益申報、有利益衝突職員參與招聘遴選、採購人員沒申報利益等。另外,生產力局主要表現指標之一的顧問項目,其目標數目過去5個年度連年下調,至上年度才達標,惟已完成顧問項目有25%未能收回全部成本,致虧損3300萬元。
生產力局為政府資助機構,2017/18年度獲2.2億元資助,理事會由23名特首委任的成員組成。審計署昨發表兩份針對生產力局行政與管治,以及顧問、研發及培訓服務的報告,詳列34項需改善的問題。
報告指出,生產力局過去5個年度,每年需滿足22至30個主要表現指標,但每年度最少有1項未能達標,其中2014/15年度多達10個項目不達標,達標率僅約67%。主要表現指標中,「培訓課程收入」一項連續5個年度無法達標,表現只及指標的47%至65%;收入更連年減少,由2014/15年的1290萬元降至2018/19年的760萬元。另3項指標有3年或以上不達標。
擅改定義連年降目標 顧問服務始達標
針對顧問、研發及培訓服務審查,生產力局自2014/15年起連年下調接受的顧問服務數目目標,但過去連續4個年度仍不達標。其後機構於2018年7月修改顧問項目定義,將服務費逾5000元的實驗室測試等製造支援項目,亦納入顧問服務,以追上目標,故2018/19年才達標,惟若「還原」該等項目定義則不能達標。不過,並無文件證明機構曾就定義改變一事通知理事會或創新科技署。
1/4未收回成本 蝕3300萬無解釋
審計署又發現,過去5個年度完成的4299個顧問項目,25%未能收回成本,總虧損達3300萬元,無文件解釋原因;而涉香港以外的788個顧問項目,近39%未收回成本,虧損逾140萬元。研發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局方擁有123項專利,僅4項為該局帶來150萬元特許或授權費收入。
另外,審計報告顯示,機構有多宗涉及利益衝突的問題,包括有理事會成員延遲利益申報、有利益衝突職員參與招聘遴選、採購人員沒有申報利益等。其中採購方面,今年1月機構有兩張訂單於同日發給同一供應商,以採購相同機械臂,若合併申請,訂單涉款逾60萬元,即超過50萬元的報價限額,須做招標程序,疑個案涉分拆訂單規避招標政策。
莫乃光:10年問題猶在 顯內部監察不足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審計報告揭示生產力局在管理方面存「重大缺陷」,尤以更改顧問項目表現指標定義以求達表現指標、無法收回成本、分拆訂單規避招標政策等問題較為嚴重;事隔10年管治和行政問題仍存在問題,反映機構內部監察不足,局方責無旁貸。莫說,政府近年於推動創科和研發活動已投放上百億元公帑,必須嚴格監察,確保公帑的使用恰如其所,否則將難令社會有信心。
(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