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私家醫院收費難料,病人隨時失預算。有病人組織指出,曾有人預備約20萬元在私院做腦手術,豈料術後入深切治療部,結果共花逾70萬元;又有病人因要入ICU,結果被轉送公立醫院,變相要公院分攤風險,做法不公道。 有人腦手術預20萬 出院70萬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曾收過求助,有病人在私院做腦科手術,原預算約20萬元,術後因有感染而要入深切治療部,出院收費逾70萬元,保險未能全包,要自付約30萬至40萬元。他亦遇過部分個案手術後要深切治療,院方因應收費昂貴,向家屬提出將病人轉送公院。 中大醫院:套餐價透明 難在治療「標準化」 中文大學籌建的非牟利私家醫院「中文大學醫院」承諾起初有50%病H日數以套餐收費,其後逐步升至70% 。對於如何達標,該院行政總裁馮康指尚要研究套餐的定義,正與食物及衛生局討論,他認為非緊急手術可有標準程序,例如分娩一定做到套餐,但醫院不是全部做非緊急手術,「內科哮喘入院怎收錢?發燒入院可以是肺炎,也可以是流感,怎設計套餐?」馮康認為套餐價可增透明度,該院以「症候族群分類(DRG)」計算套餐成本,這不困難,困難反而在於標準化臨H治療過程,「除了信息要透明,還要與醫生建立共識,這個挑戰大」。他相信醫生、醫院及保險互相配合,可有效攤分風險。 仁安研與保險公司合作包底 婦產科專科醫生梁國齡認為私院有能力提供套餐,例如先從病例較多的程序開始做,訂明套餐所保障範圍,再逐步拓展套餐的保障,但他認為數目太少的手術、急症和內科這3類服務難做到套餐收費。他說,其所屬的仁安醫院產婦100%選分娩套餐,80%會再加錢買定額保障,即服務超出套餐範圍都不用額外付費,未來會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約數百元的分娩保險,倘超出套餐服務收費,會由保險支付。 醫院推套餐要「拉上補下」,梁國齡說要避免太多高風險的病人拉高其他病人成本,要考慮將風險最高約10%病人轉介往公院。不過,彭鴻昌認為,若私院將術後要深切治療的病人轉送公院,變相要公院幫私營市場攤分風險,並不公道,又認為單靠市場力量難增套餐,建議政府規管,例如為私院續牌時加入達到指定套餐收費數目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