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稱是個「水面人」,鄭少華在漁船上出生,從沒上學,目不識丁。在文化大革命時,入內地水域要學唱紅歌、背《毛語錄》,他因此一個一個字學起來,如今每日讀兩份報紙。 10多兄弟姊妹 3人長大成人 鄭少華30歲前一直住在船上,會往萬山群島捕魚,有時會遠離香港水域,天未亮便要撒網,邊站荋ㄩ藽鉾N飯,遇到風浪忙起來,隨時整天無飯吃,在甲板上睡,睡到背脊亦磨損。在大海上顛簸數天,才埋岸賣魚、添乾糧,轉頭又出海,「那時候的生活很得人驚」。 「回想起來真艱苦,(母親)連生小朋友亦在海上,沒人接生」,現在說來一句句都是「辛苦、艱難」,「真不是人過的生活」。海上舉目無「醫」,父輩本有10多個兄弟姊妹,長大成人的只有三兄弟。鄭少華小時候病了,母親將船泊近內地海口,跑到軍營求軍醫救孩子。 漁民常到內地海域捕魚,他早有《粵港澳流動漁船戶口簿》。文革時進出內地海域,公安會教漁民歌頌毛澤東、背《毛語錄》,唱完、背完才放行,他學會唱《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後,在海中幾條香港漁船靠在一起,由他教其他漁民,而他接觸的第一本書就是毛澤東語錄。 目不識丁 逐字死記 那些文字,鄭少華是逐隻揣摩、死記,算術亦是靠泊岸時問人,「無辦法,一樣事你不懂,就要苦學、苦記」,在他而言沒有輕而易舉的事,連那時的愛情亦不容易,他的船泊岸,她的船卻出海去,很難才碰到面、傾到偈、看場戲,「回想覺得現在的人幸福多了」。 正因為艱難,載浮載沉30年後,他決定上岸,不再捕魚,轉為養魚,因為喜歡餵魚,「覺得好得意、好舒服」,現家中養了20條接吻魚,每餐飯總少不了一尾魚,他就是這樣看茬翩B吃茬翩A然後長大、老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