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一年公營眼科新症達14.3萬宗,等得最久的九龍東聯網要輪候3年。繼2008年首推眼科公私營協作計劃,醫管局今年第二季將試行「青光眼治療協作計劃」,盼在3年內轉介2000名穩定患者到私家診所,患者只需每次付公營專科門診的80元費用等,便可在私家診所覆診,一年最多4次,並獲資助做兩項檢查,參與的私家醫生則因應每名患者每年可獲5350元服務費。
盼3年轉介2000穩定患者
醫管局昨公布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港島西骨科門診輪候再創新高,最長達181周,即90%新症可在該時段內就診,較上一季增加15周。眼科方面,九龍東最長要等158周,雖按季減4周仍高踞榜首;其次是九龍中,最長等116周,中位數則全港最高,達103周。
港島西九中新東推 一年可4覆診
為減專科門診壓力,醫管局今年第二季將推「青光眼治療協作計劃」,首階段於港島西、九龍中及新界東聯網試行。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獲邀參加計劃的穩定青光眼患者,只需付專科門診費,即每次診症80元、每種藥物15元及每項檢查80元,每年可獲最多4次資助診症,包括特定青光眼藥,以及每年最多一次視野檢查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本報獲得醫管局向私家眼科醫生發出的文件,顯示醫生每次診症可獲700元資助,視野檢查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分別有650元及1900元資助,即醫生因應每名病人每年最高共獲5350元服務費,當中已包括患者支付金額。
前公醫:日看70宗 人均3分鐘
有近月離開公立醫院的眼科專科醫生表示,近年公院工作量全線上升,醫生忙於門診「衝症」,每人平均一日處理50至60宗、甚至70宗個案,每名患者只看3分鐘。該醫生指出,臨H觀察約有兩三成覆診者為穩定青光眼,但醫生或忙中有漏,例如視野檢查並非醫管局指定檢查程序,醫生或忘記為病人預約,加上輪候檢查時間約半年至9個月,致部分患者未能每年檢查一次,協作計劃則涵蓋每年做兩類檢查,相信較公院好。
私家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指出,青光眼屬長期病,需靠藥水控制眼壓,以防視覺神經線受損。他指青光眼分急性及慢性,急性患者的眼壓水平升,會突然眼痛、頭痛等;慢性患者的眼壓會稍高,視野範圍會漸收窄。他表示,部分患者未必察覺視野收窄,需靠視野檢查監察,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則可檢視神經線有否受損,配合藥物控制病情。
政府於2008年推出公私營協作的「耀眼行動」,資助白內障患者在私營市場做手術,龐朝輝稱,患者術後會回公院覆診,未必減輕門診量,現協助患者到私營覆診,料新計劃有助公院騰出診症名額,便可盡快治療急症患者。
醫局:白內障資助額按機制檢討
龐又說,「耀眼行動」醫生資助金額維持5000元,另病人最高需自付8000元,惟白內障手術平均價已增至約1.6萬至1.7萬元,當局對調整資助額仍未有定案。醫管局稱會按現有機制檢討金額,包括參考市場收費,至3月31日有92名私家眼科醫生參與該計劃。
醫管局數字顯示,2017/18年度全職眼科醫生流失率達10.6%,2018全年流失率則降至6.9%,共11人離職。骨科專科醫生流失率由2017/18年度的5.5%升至2018年的9%,2018全年共31名骨科醫生離職,當中新界東及西各佔9和10人。
明報記者 許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