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公布去年共有137.7萬貧窮人口,形容整體貧窮情G平穩;同月報章一角的新聞,日打兩份工養家男子為省錢住網吧,在睡夢中猝死,令畢生研究貧窮的港大學者周永新不無唏噓,「在今天的香港,你可以做到死也是窮」。本港貧窮線以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劃線,無視生活開支,周永新認為單看收入不能反映真貌,建議政府定期從支出角度分析貧窮問題,了解基層生活負擔及限制,長遠才能令扶貧政策到位。周永新慨嘆,現今社會多談自身利益,官員缺乏對弱者關心,「這個社會需要更多對弱勢有關懷的人」。明報記者 陳柔雅
放眼各地,可用收入、開支或生活方式調查去制訂貧窮線。港府2013年制訂貧窮線,以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劃線,並強調非扶貧線。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1980年曾受政府委託研究貧窮,用的是第三種方法,訂立9個指標,查問受訪者家中有否電視機、家人有病時是否通常看私家醫生、家中是否每個成員都有自己固定的H等,結果發現本港約74萬窮人,佔當時人口14.9%,比率與今天相若。
貧窮線有局限 「窮不只是數字」
研究貧窮逾40載,周永新並非活在象牙塔的學者。他年少貧窮過,曾以社工、社署感化官、人事登記審裁處審裁員等身分見盡世情百態,「貧窮不只是數字,是基層每日面對的種種限制」。
周永新認為香港貧窮線有局限,不計資產及支出,雖可反映貧窮人口分佈,但貧窮成因不明。去年兒童貧窮惡化,有意見建議增加託兒服務,釋放低收入家庭勞動力,他認為需先分析家庭貧窮成因,包括為何母親沒工作、家庭是否有其他沉重支出等,否則只會藥石亂投。
今年本港最新失業率為2.8%,見逾20年新低,但貧窮情G報告揭示,現金政策介入前的非綜援在職住戶貧窮人口於2009至2016年維持在50多萬,去年升至60.6萬,創9年新高。周永新認為反映「就業已不一定是有效脫貧的途徑」,且樓價高企、生活開支逼人,「最大問題是不少人掙的錢尚可應付基本生活,但計及開支就不是」。他建議政府定期分析支出,從住屋、醫療、教育等開支了解基層生活掣肘,找出扶貧對象及制訂政策。他說不能相隔太久才調查,3年間社會已有很大轉變,數據會滯後。
批現政府扶貧政策零散
對於政府形容貧窮情G平穩,他批評今屆政府「做得不夠」,扶貧政策零散,「優化職津、交通津貼都很piecemeal(零碎)」,一年半以來未見新猷,但拒評價曾共事多年的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長者貧窮方面,他估計放寬了資產審查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可令2018年長者貧窮人口跌至低於30萬,盼政府繼續完善措施;但他最希望始終是政府改變思維,不再囿於以經濟審查量度市民是否需要幫忙。
本港經濟起飛,貧苦市民仍比比皆是。周永新慨嘆社會總是顧及自身利益,官員缺乏對弱者關心,「這個社會需要更多對弱勢有關懷的人」,冀政府更有決心解決貧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