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當區內有大國崛起,鄰近國家須在制衡(balancing)或扈從(bandwagoning)中二選一,前者是聯合各國對抗新興大國,後者是屈服於新興大國的壓力成為其陣營一員。但學界近年興起「對沖」(hedging)新理論,按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政治研究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郭清水所言,是指小國主動以交錯模糊的手段和表態來維持新舊大國的勢力均衡,從而保住自身最大利益。 郭清水與大馬副防長劉鎮東上周在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旗下論壇網站The Interpreter發表〈馬哈蒂爾主義解碼〉(Decoding Mahathir Doctrine)一文,指出馬哈蒂爾的外交策略是以東盟為支柱,堅持不倒向特定大國,善用與東亞等地的聯繫尋求更平衡的合作,以化解國內外難題。該文指出,現屆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標始終是確保穩定,以助本地經濟增長和地區復蘇力,大馬因此正透過建立跨範疇的多重結盟和採取因事制宜的方式,以營造討價還價的籌碼。 倡南海合作 強調保護小國 二人形容「馬哈蒂爾主義」精義在於三點:一、南海應是合作、連接和共享建設之海,而非對抗和衝突;二、外交協商而非軍事威嚇才是應對和解決東亞以至其他地區的跨國爭端;三、通過融合和創造更大市場,來建構正在擴闊中的東亞共同體。 在歡迎所有大小國家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同時,較弱國家的利益必須獲尊重、保護和滿足。 「與大國保持同等距離」 「馬哈蒂爾主義本質上是關於『重新校準的同等距離』(recalibrated equidistance)。」郭、劉總結道:「『同等距離』是指大馬堅持不會倒向任何強國,『重新校準』是指在小國繼續以東南亞為支柱的同時,它要更堅決借助自身與東亞及其他地區的商業、文明和接駁連繫來尋求更平衡的聯合,從而解決愈來愈多的國內需要和外部不確定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