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沈祖堯(圖)於去年底卸任,他在昨播出的有線新聞節目《金刀會客》回顧7年校長生涯,他形容自己「有得亦有失」。他目前重返科研、教學及醫療崗位,認為香港的醫療制度依舊好,但今時不同往日,醫患之間失去信任,工序變得機械化。他希望社會要有包容及體諒的心態,期望整個制度變得「人性化」,不會只看數字定優劣。 談不當校長:可做的都做完 中大前校長沈祖堯於2010年上任,去年底提早離任。他於節目中談到不再擔任校長的原因,他認為自己「能夠做的都差不多做完」,包括於大學多做人文教育,不只是向錢看;於深圳開設分校;以及建設中大醫院。他回顧逾7年校長生涯,形容自己「有得亦有失」,上任後接觸了各階層的人,亦因要擔任中大校長的角色而學習了很多歷史、文化及哲學知識。但他說,因為校長要經常出席應酬活動而失去了健康,笑指「愈做愈肥」;另外,校長工時長,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亦減少了與病人接觸及研究的時間。 嘆醫療失誤被放大 工序機械化 沈祖堯如今返回中大醫學院,重執科研、教學及醫療崗位,他感嘆目前醫院的環境不同往日。他說,一方面科技發達了、病人的知識水平高了;另一方面工作量亦增加,社會對整個醫療服務的期望亦提高,令醫護人員壓力大增。他說,一有失誤,整會社會便放大來看,而為免犯錯,醫療工序增多「嘟多個條碼、填多張表」,卻失去與病人傾談的時間,令前線醫護人員缺乏工作滿足感。 他明白醫護人員都不希望失誤,但機械化的工序不代表一定能減少醫療失誤,醫患之間應要有更多包容、體諒和互信,「要覺得大家都是人,不是一部機器」,應給予尊重。若不然,他認為醫療最後只剩技術,失去意義。他寄語公營醫療機構的高層,期望整個制度變得「人性化」,不會只看數字定優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