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7月6日中美互相加徵關稅後,貿易戰正式開打,昨日(6日)剛滿一個月。中方祭出「大豆牌」報復美國,惟此舉或抬升中國通脹壓力。面對自身國內對大豆的龐大需求,中國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以減低對美國產大豆的依賴,其中擬通過推廣低蛋白的豬雞飼料配方、增加進口飼料中的雜粕、擴大國內生產三招,期望今年內大豆進口量可減少1000萬噸以上。 內地官媒周一報道,目前中國正在全國生豬、肉雞和蛋雞養殖中,推廣應用低蛋白飼料配方,通過在飼料添加氨基酸,降低豆粕(從大豆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等蛋白原料添加比例,以減少國內大豆需求,而不影響產能。據廣東睊章}料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海濤透露,目前中國賴氨酸(氨基酸的一種)產能充足,而且使用低蛋白飼料配方,可以減少約5%至7%豆粕需求,折合約500萬噸大豆。 此外,飼料中的蛋白原料不僅只靠豆粕,也可來自其他雜粕,如菜籽粕、棉粕、葵仁粕、棕櫚仁粕等,因此也可以透過增加雜粕進口,以替代大豆。現時飼料中豆粕使用比例高,是因豆粕價格便宜,但隨茖妓侄顳璊W升,選擇其他替代品更為經濟。 專家測算,今年如能增加進口250萬噸油菜籽(折合150萬噸菜籽粕)、350萬噸葵仁粕、300萬噸棕櫚仁粕,理論上可替代約480萬噸豆粕,折合約600萬噸進口大豆。結合上述措施,今年內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有望減少1000萬噸以上。報道又指,國內生豬養殖業虧損也導致對豆粕需求減少,將持續抑制國內大豆消費需求。 報道又提出發展自身食用油產業,以緩解中國油籽及食用油供應受制於人的局面;並指農業農村部早前曾透露,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1000萬畝。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也提出,長江流域約有1.5億畝冬閑耕地和灘塗,其中6000萬畝可率先利用,如果冬閑地實現一季油菜籽與一季大豆輪作,每年至少可產出1000萬噸至2000萬噸食用油農作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