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約130棵位於吐露港公路旁的枯萎松樹將於下月初被移除。路政署表示,現時未能確定松樹群枯萎原因。學者估計,因線蟲或真菌令松樹枯萎。 要做DNA鑑定土壤測試追查 吐露港公路馬料水段近澤祥街原有約300棵愛氏松,估計於1990年代初種植。路政署稱,今年3月下旬至5月初,發現上述快速公路範圍內的4個路旁種植帶及斜坡,約有130棵松樹落葉枯萎,樹身有「樹皮甲蟲」。路政署與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隨即收集樣本作DNA鑑定,並向昆蟲學和樹木專家尋求意見。結果顯示,昆蟲並非造成松樹枯萎的主因,亦非傳播媒介,惟現時仍未能確定松樹群枯萎的原因。政府會作土壤和枯枝測試,再研究其枯萎原因。 補種杜鵑等灌木 由於枯萎的松樹結構穩定度會逐漸變差,增加倒塌危險,為確保道路使用者安全,路政署將於下月初開始,在夜間移除已枯萎的樹,需時約4星期。路政署會補種灌木,及選擇可耐旱、抵禦強風及陽光猛烈照射,並有效遏抑雜草生長的品種,例如杜鵑和鵝掌藤等。 學者疑線蟲或真菌入侵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估計,枯萎的松樹應是患「維管束萎凋」,可由線蟲或微型真菌引致。她說,樹木根部會吸水運送到樹葉,再進行光合作用等。若樹木維管束被線蟲或微型真菌入侵,會阻礙維管束內水分及有機養料等的運輸,樹葉沒水供應就會枯萎。樹皮甲蟲亦會將病源擴散到其他樹。趙認為應找出病源,枯萎最嚴重的樹需移除。 教育大學研究講座教授、有「樹博士」之稱的詹志勇曾到場了解。他估計,可能因線蟲或真菌令松樹枯萎,認為署方應取壞死的樹木組織化驗,找出原因。他說,枯萎的松樹位於高速公路的斜坡上,若樹木倒塌,對公路車輛構成危險,為安全及以免病菌再傳播,認同將有關枯樹移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