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政府先後多次推出樓市「辣招」,本土研究社發現,政府2010年首次推出額外印花稅「辣招」以來,至少有126宗個案,是透過轉讓持有物業的公司股權(俗稱賣殼)完成物業交易,避過樓市辣招,涉及避稅金額約94億元,當中有近六成個案涉及外地買家、來港未滿7年買家,以及外地註冊公司。稅務局回應指出,一直有就涉及轉讓「物業公司」股份的懷疑炒賣個案作覆檢,並就相關得益徵收利得稅,過去8個財政年度,經複檢發現290宗個案須繳交利得稅,涉及1.4億元稅款。
政府自2010年起推出多項樓市「辣招」,針對非首次置業買家、非香港永久居民、外地買家及公司買家等,推出多項印花稅措施,最高稅率達30%。本土研究社研究發現,在2010年11月政府首次推出額外印花稅後至今年5月底,有126宗個案涉及持有物業的公司其董事或股東全數變更,令住宅實際擁有權轉移到新股東手上,但新舊股東毋須支付高達30%的物業印花稅,只需要支付0.2%股票轉讓印花稅。本土研究社根據傳媒報道及同類型單位交易金額,估計有關個案涉及的物業價值約327.7億元,避稅金額約93.5億元。
本土研究社根據新股東的身分證明文件資料,發現126宗個案當中,約六成個案涉及外地買家、外地註冊公司及來港未滿7年的新移民,包括19宗買家為內地人,22宗相信是來港未滿7年的新移民。
西九凱旋門771伙 四成公司持有
報告指出,透過有關做法完成交易的住宅物業遍佈全港13區地區,大部分集中在油尖旺區、南區及灣仔區。研究社其後再就西九豪宅「凱旋門」的771個單位查冊,發現當中四成單位是以公司身分持有,認為這些單位有可能透過股權轉讓的形式避稅。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顯恩表示,此次研究只抽取傳媒曾報道的個案,相信126宗只屬冰山一角。他說,以股權轉讓方式交易住宅,令投資者得以避開物業印花稅,若政府不堵塞有關漏洞,會鼓勵更多投資者炒樓,削弱房屋措施成效,令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更難置業。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稱,特首林鄭月娥近日推出的6招新房屋政策,以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進行的大辯論,均茞援顙挴部F當局若不正視分配問題,即使增加供應,只會事倍功半。本土研究社促政府向所有以股權轉讓方式取得住宅單位實益控制權的人收取物業印花稅,堵塞政策漏洞。
稅務局:股份轉讓個案無統計數字
稅務局回應稱,沒有就以公司名義持有住宅物業的股份轉讓個案的資料備存相關統計數字。發言人表示,稅務局一直有就涉及轉讓「物業公司」股份的懷疑炒賣個案作複檢,物業投機的得益會被適當徵收利得稅。
發言人又稱,過去8個財政年度,稅務局收到5680宗涉及轉讓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股份的懷疑炒賣個案,至今有4980宗已完成複檢,當中290宗需課利得稅,涉及稅款約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