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與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本港有28%工作於未來10至20年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的風險高,涉及逾100萬就業人口,當中包括秘書、速遞員等涉及較多人手操作的工作,以及一些演算分析工作如會計、核數師。研究中心表示,港府應制訂全面的創新科技發展策略,幫助就業市場轉型,以面對將來衝擊。 明報記者 料100萬打工仔受影響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究本港就業市場於未來10至20年被人工智能衝擊的風險。牛津大學的保羅.德沃夫博士(Dr. Paul Duckworth),參考了牛津大學佛瑞教授(Carl Benedikt)及奧斯本尼教授(Michael Osborne)早前利用的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方法,為本港就業市場做定量分析。 分析發現,本港370萬就業人口工作中,有28%工作屬高風險,即將來10至20年或被智能化技術取代,逾100萬就業人口會受影響。 演算分析工作如會計核數高危 德沃夫解釋,機械是通過演算法自動分析,在數據間尋找規律,之後再預測,故人工智能可完成具分析性及程序性的工作,目前不容易被機械取代的工作需要創造力、社交智慧,以及感知和操控能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楊荃荃表示,對創造力及社交智慧技能要求愈高的工種,被智能化技術取代的風險愈低。一些涉及較多人手操作的工作,如秘書、速遞員、收銀員等,以及一些具分析性的工作,如會計及核數師,屬高風險。對需要創造力、社交智慧、感知與操控性要求高的工作,如教師、新聞記者、藝術家、律師、醫生等,則屬低風險(見圖)。 促政府訂創科策略助轉型 楊荃荃又引述統計處數字表示,本港四大支柱行業佔本地生產總值56%,涉47%就業人口,但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工商業支援服務,正是容易被人工智能衝擊的工種。她說本港勞動市場需轉型,以在人工智能時代保持競爭力。除了發展低風險工種,她建議政府制訂一套全面的創新科技發展策略,鼓勵企業使用創新科技,以協助員工過渡及轉型。另外,她認為本港大學應增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科學課程,教育局亦應考慮增加科學作中學的必修科目,以提升未來的人才競爭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