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創刊於1970年,當時另一刊物Hara-Kiri因諷刺法國前總統戴高樂逝世被禁刊,許多人員過檔到《查理周刊》。周刊取名「查理」有其意思,表面上那是源自周刊連載的花生漫畫主角「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但被指暗含諷刺戴高樂的意思(戴高樂的名字Charles與Charlie語源相同)。周刊的煽動性漫畫為其迅速贏得不少名聲,但它一直不算暢銷,1981年因資金短缺被迫中止印刷,直至1992年復刊。 諷刺報刊可謂法國傳媒業受到敬重的傳統之一,1915年創刊的《鴨鳴報》(Le Canard enchainm)為當中翹楚,但它較為嚴肅,以對法國政商界的調查報道著稱,名氣較遜的《查理周刊》風格有別,糅合了左翼激進主義和遊走猥褻邊緣的下流挑釁。 這項傳統可追溯至法國大革命前夕,當時醜聞報道往往針對法國王室,「加鹽加醋」渲染凡爾賽宮內部性怪癖和貪污故事,帶來重大社會影響,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Marie-Antoinette)便是最大「受害者」之一:她最為人熟知的「事[」,是聽到民眾因無麵包可吃而生叛時,拋下一句「讓他們吃蛋糕吧」,激起民眾更大不滿,但事實這只是杜撰醜聞。 「想向每個極端主義者大笑」 如今王室早不存再,諷刺媒體的攻擊目標轉為政客、警察、銀行家和宗教。《查理周刊》曾刊登警方提蚨w血移民人頭的漫畫,諷刺當局鎮壓新移民示威,又曾刊登描繪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拿茼w全套以及修女自慰的漫畫,諷刺天主教會性態度保守。 「目標是大笑起來。」《查理周刊》記者萊熱(Laurent Lmger)曾說:「我們想向極端主義者──每一個極端主義者──大笑。他們可以是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天主教徒。每一個人都可以相信宗教,但我們不能接受極端主義想法和行徑。」 可是一場槍手血洗編輯室的慘劇,卻令看漫畫的笑聲頓變死傷枕藉的血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