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收件匣:網絡公審
【明報專訊】網絡欺凌的形式眾多,包括匿名散播受害人的流言、在社交網站或討論區以羞辱言語「洗版」,或公開取笑或指摘受害人引起網絡公審等,對受害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及情緒困擾。
■基礎知識
什麼是網絡公審?
網絡公審是指當有網民遇到自認為不公之事等,以正義之名將相關事件及圖片放到網上討論區、社交媒體讓大眾審判。事件經廣泛流傳及掀起熾熱討論後,大量網民集體聲討當事人。有部分例子甚至演變成網絡欺凌,包括將當事人「起底」,侵犯被公審者的個人私隱,嚴重滋擾其日常生活,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創傷及壓力。
(主要學習重點:使用科技的道德操守)
■知識增益
網絡公審 易變「失控正義」
2023年1月,網上流傳短片拍攝一名日本少年在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的分店中,用舌舔豉油樽及未用的水杯,累及日本壽司郎生意大受影響。事件惹起公憤,有網民主張壽司郎應向涉事者索償「令對方一家離散」,並公開疑是涉事高中生的姓名、住址、就讀學校等。有專家憂網絡公審易變「失控的正義」,可能致輿論殺人悲劇。日本學習院大學情報社會學學者塚越健司指出,披露涉事者個人資料行為已如同行私刑,這些資料或因長留網上而成為數碼刺青(digital tattoo),對涉事者構成深遠影響,包括妨礙升學及就業。
●模擬個案
解答者:青協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青年工作幹事關姑娘Kelly
當遇上網絡公審,身為當事人或旁觀者的你會如何處理?以下的情况你曾經遇上嗎?
◆事件一:被放上投稿平台網絡公審
我和同學的關係一向不太好。有一次在學校,一名同學無故矋着我,我們發生衝突,因那同學想襲擊我的頭部,我執起附近的椅子舉起後,他才停手。我放下椅子後,兩人沒有說什麼就各自回家。當晚我在社交平台著名的投稿平台,看到同校同學就這次衝突投稿,內文「加鹽加醋」,描述我是精神病人無故襲擊他人,留言的網民紛紛認為我很恐怖,更稱要趕我回醫院。我真的很生氣,網民未認清真相便罵我,又揚言要將我起底,我該如何澄清?
社工回應:
網絡欺凌手法多樣,這種扭曲事實的做法通常稱為「移花接木」。中心曾接獲與網絡公審相關的求助個案,有受害人不即時澄清,但討論持續一段時間,而這些資訊會留底,當受害人想待討論完結後再澄清時,已失去討論熱度,大眾多只相信投稿者的表述。如事主直接要求版主刪除帖文,又可能引起輿論,並在其他投稿平台上繼續將事件發酵。
我鼓勵你到該平台留言,客觀描述事情的經過,並澄清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以及事情對自己的影響,讓大眾明白投稿內容誣衊你,並對你造成傷害,助旁觀者多角度分析事件。你亦可邀請目擊事件過程的同學在平台上留言,避免輿論一面倒相信不實的投稿內容。
◆事件二:目擊網路公審
我瀏覽社交平台時,發現有網民公開某名男性的個人資料及相片,斥責他多年來欺騙他人感情,呼籲公眾一同懲罰他。身為旁觀者的我,該怎麼阻止網絡欺凌的發生?
社工回應:
你可截圖欺凌對話和行動,留下證據,並拒絕回應和轉發帖文,也可使用社交平台的檢舉功能,要求刪除該帖文。
■投稿收件匣
若同學有任何煩惱或心事想傾訴,歡迎電郵eduwk@mingpao.com,標題可註明「Emo收件匣」,或inbox明報教育facebook專頁,主題和內容如合適或被刊登,由專業人士和讀者一同細聽你的心聲。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