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工作坊:記者:做記者最忌不發問

[2017.03.22] 發表
《明報》資深記者張煒明以偵查組追查「華永會3000萬捐青少年軍」報道作例子,與校記分享採訪心得。
余杏慈

【明報專訊】人人皆知記者的工作是採訪、寫稿,但記者採訪背後要花的工夫,校記就未必了解。《明報》偵查組資深記者張煒明就向校記介紹記者工作,傳授提問技巧。

偵查報道追查半年

張煒明當記者將近7年,現時主要負責偵查組的工作。該組主要透過深度採訪,研究數據、文件以及「放蛇」行動等,發掘新聞。以《明報》有關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捐款報道為例,是張煒明與其他偵查組記者追查半年的成果。他們本來只從消息人士得悉這個2015年成立的團體取得校舍作為總部,過程被指並不公平;經過追查,發現青少年軍所得籌款比其他成立數十年的制服團體為多,而批地予該組織的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不但身為華永會主席(華永會批出3000萬予青少年軍),更是青少年軍榮譽顧問,有身分衝突之嫌。「這些醜聞,政府當然不會開記者會告訴你,就依靠偵查組報道。」張煒明說。

「提問是記者的天職,做記者最忌不問問題。」提問,是為了得出事實、數據,亦是為了求證對質,取得「soundbite」(一段說話中關鍵的部分)。

如警務處前處長曾偉雄說過「維護法紀需要道歉是天方夜譚」,惹來社會關注,正是張煒明發問的成果。事緣2011年的反預算案遊行中,一個8歲小童誤中胡椒噴霧,他遂問曾偉雄會否道歉,「發言時,不妨想一些刁鑽的問題,試試受訪者反應」就是他教導校記的發問技巧。

■校記感想

余杏慈(嘉諾撒聖家書院,中四)

「參與工作坊後,我認為記者的工作很具挑戰性。縱然我的志願並非成為記者,但見記者的工作很有趣,亦會考慮。」

更多教育
文化直擊:跟隨少年何紫 玩轉舊日香港
【明報專訊】少年不識愁滋味,總是亂跑亂跳。作家界有個叫「何紫」的大孩子,他頑皮又貪吃,混在兒童堆中,寫孩子也寫自己。香港文學館早前舉辦「何止... 詳情
古文趣談:俠
【明報專訊】金庸小說自刊行以來,數十年來在兩岸三地一直有影視作品改編。年初由內地製作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再次掀起熱潮,不少人認為此版本「原... 詳情
【明報專訊】■1 嵇康豪爽有俠氣,所以作品旨趣高遠而言詞犀利。 ■2 周處年輕的時候,凶狠逞強且好打抱不平,被鄉里人認為是... 詳情
趣題寫作:快樂過後,我卻感到失落
【明報專訊】班上同學除了是課後的玩伴,也是學業上的競爭對手。港九潮州公會中學中五生吳睿思筆下的「我」,就因考獲全級第一名而失去友誼,懊悔不已... 詳情
背包圖書館:咖啡店老闆 看牧羊重拾初衷
【明報專訊】19歲,為了夢想,梁迪倫自資出版小說《白船》,講述一個追逐夢想、被夢想追逐的故事;22歲,他副學士畢業後向家人借錢開咖啡店,乘着...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