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廉政 新考驗
【明報專訊】發展局長陳茂波主理新界東北發展,涉嫌利益衝突,廉署近日終止調查,但無交代原因;至於特首梁振英涉嫌收受約5000萬元的非法回佣案,去年10月廉署接獲投訴後,遲遲未向舉報人錄口供。加上近年常有高官被揭貪污,令人擔心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廉潔風氣會否被擊潰。廉潔對一個城市有何重要?廉政公署能否繼續發揮肅貪倡廉的功能?
香港廉潔排名跌
貪污(corruption)指以不正當或非法的行為取得利益,這些行為包括賄賂、敲詐、勒索,以及不當使用內幕消息等,沒有貪污的環境可被認為是廉潔。
新華網一篇報道引述內地「你認為哪種行為最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調查,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官員的貪污腐敗影響最大,貪污連續3年居榜首,可見民眾普遍認為貪污對國家形象有影響。另外,中國的競爭力排名全球第29位,雖然領先其他金磚國家,但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認為,貪污、低度權責及商業道德等方面的表現是中國競爭力提升的阻力。
香港於2015年連續21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在廉潔方面排名下跌,由13位跌至15位。香港在國際反貪機構「透明國際」的排名亦由2011年的12位,跌至2014年的17位。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言人指出﹕「近期一些較矚目的個別案件,可能影響大眾對香港廉潔程度的觀感。然而,這些只是個別情G,香港的貪污情G仍處於極低水平。」透明國際亦指香港在反貪工作中表現良好,市民毋須為排名下跌過分擔心。
◆廉署成立因由
1950、60年代,香港貪污風氣嚴重,只要任職有權在手的崗位,即有可能被賄賂。1973年,時任總警司葛柏被發現擁有逾430多萬元財富,懷疑是貪污所得,受查期間潛逃,因有警務人員機場禁區通行證可繞過入境處檢查而離港,引起爭議。上千市民上街示威,要求政府捉拿葛柏,令政府不得不正視貪污情G。時任民政司(現稱民政事務局長)姬達多次向時任港督麥理浩提出要整肅貪污歪風,麥理浩遂親自任命姬達為廉政專員,獨立於政府架構外的廉政公署(ICAC)於1974年成立。
廉署運作
廉署主要分三大部門,分別為執行處(執法)、防止貪污處(防貪)和社區關係處(倡廉教育),三管齊下打擊貪污。執行處負責接受市民舉報貪污和調查懷疑貪污的罪行,市民可透過24小時電話熱線、郵寄信件、親身到北角廉署總部或分區辦事處舉報,所有投訴均會嚴加保密。
◆認同廉潔重要 舉報數字卻減
廉政公署公布的2014年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7.6%受訪者認為香港貪污情G普遍,主要原因是「從傳媒得知很多貪污個案」。接近所有受訪者(98.7%)認為保持社會廉潔對香港整體發展重要,原因是「有利於香港的經濟及商貿發展」(43.8%)、「有助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公義」(36.5%)及「有助吸引外資/投資者/移民」(18.8%)。
根據附圖數字,廉署接獲的貪污舉報有下降趨勢,這可能反映(1)貪污情G改善或(2)市民舉報意願下降。
而根據廉署的調查(表),是市民舉報意願下降,市民對貪污的容忍度上升,2014年表示願意舉報貪污的受訪者只有76.7%,比2013年下跌3.9百分點,亦為自2010年以來的新低;不願意舉報的則有6.7%,是2010年以來新高,主要原因是「沒時間舉報」、「怕影響自己或家人的安全」、「與自己無關」。
市民不願意舉報的其他原因
?市民對廉署觀感
根據廉署分析,公眾對廉署的觀感或許受到過去一年(2014年)數宗被傳媒廣泛報道的廉署案件所影響(見右頁「廉署近年爭議」)。不過,廉署認為這些個案正好突顯香港擁有嚴謹的反貪機制,而非貪污增加的[象。
曾任廉署調查主任的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則認為,舉報數字按年下跌反映市民對香港廉潔信心下降。廉政專員白韞六承認部分個案調查時間較長,令公眾有負面觀感。
?人口構成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近年本港人口增長多來自內地,內地人習慣內地文化及對貪污容忍度較高,廉署應加強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