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何謂「統戰」?

[2015.05.21] 發表
中大學生會製作海報比喻解放軍到訪是「入城」,譴責解放軍於六四屠城。《環球時報》其後點名批評,學生會稱反映中共統戰學界的決心。
中大民主牆出現「輿論戰」,有人歡迎解放軍到訪及呼籲「軍民團結」,有人則希望解放軍「放下屠刀」。(中大學生會facebook圖片)
2014年8月27日,解放軍駐港部隊400名官兵參加捐血活動。
曾鈺成
陳婉嫻
吳志森

【明報專訊】解放軍駐港部隊原定5月8日到訪中文大學參與聯誼活動,惹來中大學生會反對並批評校方「向中共政權獻媚」,指聯誼活動是「統戰」,事件被廣泛報道,校方最後決定延遲舉行活動。內地半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社評點名批評中大學生會「污蔑解放軍」,又指少數港青拒認是中國人,「逢中必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則稱學生未必認識什麼是「統戰」。同學分析事件,要先從認識「駐港解放軍」及何謂「統戰」開始。

知多點﹕解放軍駐港部隊

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外交和防務由中央政府負責。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海、陸、空三軍)回歸後進駐香港,履行防務職責,是國家行使主權的具體象徵。駐港部隊須根據《基本法》和《駐軍法》履行職責,不得干預香港的地方事務,並須遵守香港法律。特區政府必要時可向中央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災。

駐軍採取「封閉式」管理,軍人不得隨便離開軍營(全港共14處營地),市民也不可隨意入內參觀。駐港部隊一直有舉辦活動如開放軍營,與港人交流,也不時參與本港公益活動,如捐血和植樹;軍樂隊和文藝隊伍也多次應邀演出。2005年起,駐港部隊、羣力資源中心和教育局每年合辦「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駐港部隊自2007年起舉辦「與大學生互訪聯誼活動」,邀請本港大專學生參觀軍營,並曾先後到訪7間大專院校與學生交流,未遇學生會公開抗議,今欲訪中大卻觸礁。

■評論節錄

◆1. 曾鈺成、陳婉嫻:

學生未全面了解「統戰」

聯誼活動是雙方有意願方能成事,既然中大有人不喜歡,不舉辦便可,又稱從沒有人強行要來,也看不到有所謂的「統戰」。中大學生是否了解何謂「統戰」?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於報章專欄撰文形容「統戰」一詞「有意識形態色彩」,其實每個國家、政權都會做統戰工作。香港在英國殖民時代,中國的統戰工作已秘密進行,以長時間潛移默化累積。用午飯及球賽等公開活動做統戰工作的成效未知,但學生若認為這種聯誼手法便是統戰,則未免太小看統戰的工作。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

˙解讀

所謂「統戰」即「統一戰線」,與「武裝鬥爭」、「黨的建設」被中國共產黨並稱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統戰部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之一,其主要職責包括聯繫各「民主黨派」、民族宗教、港澳台僑胞和海外社團、黨外知識分子等,並負責開展以統一祖國為重點的海外統戰宣傳工作。統戰的目標在鞏固共產黨政權,維護國家穩定。陳婉嫻指出,統治者透過不同的手段爭取社會上各界人士的支持,是每個政權都會用的策略。

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形容「統戰」為爭取最大多數人站在自己的一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分化敵方的陣營。簡單來說就是採用各種辦法,諸如曉以大義,曉以利害,利用各種關係爭取、拉攏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統戰對象一般是有利用價值或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近年共產黨統戰手法以「許以名利」為主,例如委任港澳一些知名人士「全國政協委員」之類的榮譽職務——全國政協的官方定位就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而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港澳統戰工作的特點包括在港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爭取人心回歸」為主要目標,任務包括壯大愛國愛港力量、為促進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等。

◆2. 中大校方、張民炳:

「聯誼」無政治目的

中大學生事務處5月6日向學生發通知,稱「部分人士對活動產生誤會,以致未能達到活動原意」,大學與解放軍駐港部隊協商後決定延遲舉行活動。中大校長沈祖堯翌日解畫﹕「我想今次我們是在溝通上面的工夫做得不太足夠,讓大家將一個聯誼和互相交流的活動,看成有另一些目的。其實活動純粹是打球、(解放軍)來參觀上課和做一些聯誼活動,沒有政治含意在內。」——中大校方

駐港部隊從無干預特區事務,一直安守本分,批評中大學生會的立場毫無依據。難道交流聯誼一下,學生就會被「洗腦」?大學生思維應開放,與不同界別的人多交流,有助增廣見聞;中大既然認同活動可增進駐港部隊與學生的認識,即對學生有裨益,就應堅持繼續舉辦。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

˙解讀

中大學生事務處表示舉辦是次聯誼的「原意」是增進雙方的認識,讓部隊了解大學校園生活。不過中大學生會批評活動乃「統戰」(具政治含意),在校方看來是對活動產生「誤會」,校長沈祖堯解釋是和學生溝通不足所致。

一般認為,交流和溝通有助消除誤解,增加彼此認識;大學生應有開放思維,與不同界別的人多作交流以增廣見聞。循此思路,駐港部隊訪問大學對學生來說無疑有益,故張民炳認為應繼續舉辦。

究竟交流、聯誼算否統戰工作?或可從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楊瀚的說話中見端倪。2015年3月「兩會」(人大及政協)期間他接受訪問時直指中央近年對港「統戰不善」,並說可從兩個層面改善﹕一是多聯繫廣大知識分子、教師、學者,並要多宣傳;二是應「化敵為友」,而非像今日般不敢接觸反對派。

◆3.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吳志森:

「聯誼」含「統戰」目的

中大學生會5月5日發表題為「統戰戰火燒及中大 不容軍隊侵佔山城」的聲明,批評「六四事件」中解放軍血腥鎮壓學生民運,校方「竟容許這支由極權政府管治的軍隊、甘願成為中國爪牙的國家機器進入校園」,象徵政權打壓院校自主。聲明又指高等院校是中共統戰對象,雨傘運動後已有多名親政府人士被安插到院校權力核心,允許解放軍入校是向中共政權獻媚,該會深感失望及遺憾,要求校方取消、承諾不再舉辦及捍衛院校自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在正常國家,軍隊和警察進入大學都是非常敏感的事,使人聯想到對學術自由的脅迫……解放軍不是國家的軍隊,而是中共的軍隊……平白無端的為何要進入大學聯誼?當然是有政治任務在身……中大高層指純粹聯誼,可能根本不明統戰為何物,手段之厲害,也一無所知。」

——時事評論員吳志森

˙解讀

中大校方發的通告指出駐港部隊原定到訪是交流及聯誼,會參觀校園、參與講座及作球類友誼賽等,以增進雙方認識。中大學生會反對讓解放軍入校園,理由之一是根據《基本法》,駐港部隊於香港只有國防工作,「職責」不包括也毋須與任何高等院校接觸及聯誼。學生會認為「聯誼」含「統戰」政治目的;吳志森認為吃飯和打球等聯誼也是「政治任務」的一部分,目的在「統戰」,協助中共政權統戰大專院校。

軍隊是政權武力的代表。中國並非如大部分國家一樣實行「軍隊國家化」(軍隊隸屬國家而非某政黨),解放軍由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解放軍報》明言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故代表一黨專政的中共。中大學生會和吳志森另一個相同的觀點,是讓解放軍進入校園有損害「院校自主/學術自由」之嫌。

中大學生會直指解放軍在「六四事件」血腥鎮壓學生民主運動、以坦克車及荷槍實彈屠殺人民,一直背負血腥屠城的負面形象,所以為「由極權政府管治的軍隊、甘願成為中國爪牙的國家機器」。

不少港人在過去26年來一直爭取「平反六四」,在中大學生會看來,與解放軍聯誼是開與解放軍「合作」先例;加上「雨傘運動」(學生帶頭的爭取民主運動)後本港的政治生態很敏感,認為解放軍訪校沒有「聯誼」可言。

「改造」解放軍的形象,是統戰的另一「戰場」。駐港部隊和中聯辦(中央駐港機構)近年積極「聯誼」,如舉辦軍營開放日等,也被質疑是藉此籠絡人心。與學界聯誼也被視為統戰工程之一,如參觀大學時和學生舉行球賽打成一片,開放日展現親民一面等,或令學生改觀,減少抗拒。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於5月8日說,駐港部隊以不同方式與市民交流,都受各方歡迎。

◆4. 內地《環球時報》:

港生被洗腦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以敵視的態度對待駐港部隊,這很讓內地人驚訝。他們的這態度與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精神都是對立的,是一種荒唐、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現。這件事讓人看到香港教育存在深刻的問題,部分青年學生被灌輸了某些反國家且歇斯底里的東西。他們因被洗腦而走到了時代的對立面……」

——內地《環球時報》5月8日社評〈污蔑解放軍的港中大學生會好不自重〉

˙解讀

《環球時報》形容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也是人民子弟兵」,地位由憲法賦予。今次的聯誼活動因學生會反對而延遲舉行,社評認為港生取態不符合「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精神」,因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18年前已回歸中國;解放軍多年來從未介入香港事務,與港人的接觸都是「友好聯誼」,未主動挑起任何衝突。按此,香港人不應敵視國家/駐港部隊。

社評批評學生「不知天高地厚」,「部分青年學生被灌輸了某些反國家且歇斯底里的東西」,當中指的是不少香港學生對「平反六四」的執著。但社評認為學生對六四的認知有誤,因為當時他們尚未出生,所以對六四的了解「完全是通過西方和極端者的描述得來」;港生不知道當年參加廣場活動的內地青年學生,今日絕大多數都是「堅定愛國者」,不用港青為他們搞平反,認定港生「被洗腦」而「走到時代對立面」。

就此,中大學生會回應稱《環球時報》的點名批評是「無私顯見私」,反映中共統戰學界的決心,毫不手軟。學生會重申解放軍到訪是政治事件,又表示不明白為何《環球時報》要攻擊一個院校學生會,要求校方日後謝絕一切與解放軍的交流,避免大學自主被侵犯。

更多教育
權益系列﹕港男港女講平等
【明報專訊】今日的香港,男女平等嗎?相信男士和女士對此意見不一。我們講性別平等,原來包括「權利和義務」,但香港男士協會代表認為部分女士只講權... 詳情
概念解碼﹕城市承載力(urban carrying capacity)
【明報專訊】城市承載力是指計算當地資源、各項生活條件並保證社會有一定的生活水平下,一個城市能持續「供養」的人數或發展的限額。 ■今日香... 詳情
【明報專訊】韓國電影《逆權師奶》(CART)講述一班以合約制形式在超市打臨時工的中年婦人被無理解僱。其中本以為有機會轉成正式員工的媽媽善熙不... 詳情
【明報專訊】同學在專心上課時,忽然下起大雨,雨點濺濕了坐在窗旁同學的書桌。他們立即關上窗戶,免得課本被弄濕。這時坐在課室中央的同學大為不滿,... 詳情
【明報專訊】文憑試完結至放榜前,各大院校將開展第一輪面試,Dr DSE請來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教大家如何準備面試。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