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看好現代服務業北上 配合「高質量發展」
【明報專訊】如何「一年追回3年」?蔡冠深建議,香港要緊守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地位,不僅支持內地經濟發展,亦要走向國際化。廣東省最近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蔡認為港人在現代服務業可大展拳腳。
「金融中心在疫情中並沒有停止運作,是香港的命脈。而貿易中心地位在疫情中影響亦不大。」蔡舉例,除了在岸貿易,還有大宗離岸貿易業務,不用見到貨物,但交易、結算都在香港。他強調,香港自由開放、法制完善,都是貿易中心的條件,未來亦一定要抓緊。
而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這不僅和廣東省要求的『高質量發展』匹配,也和內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匹配,香港正有這方面的人才」。他提到,十幾年前廣東「騰龍換鳥」,有港商關廠結業,也有人實現升級轉型;如今廣東仍不停在變,在大灣區發展的港人也在變,既有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專業人士北上執業,還有來自香港各大院校的科研隊伍,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產業對接。
港人任三亞旅遊局長 反映港優勢
蔡冠深提到,他2月15日參加了海南省在港主辦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會上發言者有三亞市旅遊推廣局長葉家麟。「一個香港人,可以在全球競聘中勝出,做了海南旅遊的推廣大使,這些不都是香港人在現代服務業的機會嗎?」
「高質量發展」亦包括醫療、教育、文化藝術等,「內地不少人有錢了、見識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奮鬥了幾十年,好像我這樣60幾歲,都想晚年過得好些」。蔡冠深笑稱,港式醫療、大健康(Health Care)產業等在大灣區大有可為,不僅服務港人,也為大灣區內地居民服務。
不是講完「你好香港」香港就會好
蔡提醒,不是講完「你好香港」、香港就會好,全面通關後,各行各業尤其工商、旅遊界應思考路向、做好準備。「不止是內地人來,全世界旅客都會來,香港要怎樣接待?」蔡說,在「1小時生活圈」內的大灣區居民,未必當香港是「旅遊點」,而是生活上已「同城化」,過來吃個飯、買點東西就走。「有人來消費是對香港好,是別人認同『香港製造』,對香港銷售的產品有信心。『你好香港』投那麼多錢,也是為了想有人來,但別人來到、你招呼不到,是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