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下稱「發明展」)剛結束,今年香港代表團獲過百獎項,更奪「全場最高榮譽大獎」。香港科研報捷理應可喜可賀,科技界卻有不少聲音質疑獎項「含金量」不高,只為「分豬肉」。15年前發起參加發明展的香港發明創新總會副主席楊孟璋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參展科研項目要有一定商品化程度或潛力才能得獎,而最應看重的是每年唯一的「全場最高榮譽大獎」,香港是唯一一個地方獲得該獎5次,亦因此獲發明展主辦單位認同,將於今年12月在香港辦大型發明展。 參展發起人:15年前港氣氛弱 僅理大參與 15年前於香港理工大學出任企業合作處總監的楊孟璋,為組團參加日內瓦發明展的發起人,他憶述首次參展時,香港的創科氣氛薄弱,最初只得理工大學數個項目參展,他負責揀選有商品化機會的科研項目展出。其後他上任科技園公司首席商務總監,才開始召集更多本地科研公司及機構參展;而早前他出任信和集團創新部創新聯席董事,轉以香港發明創新總會副主席身分組香港代表團,現時所有香港參展項目均由他們義務統籌。 被質疑豬肉獎 稱最大獎獨港五奪 對於坊間批評發明展獎項「含金量」及評審透明度不高,他認同參展項目幾乎一半均可獲金銀銅獎,獎項屬鼓勵性質,以評分為標準,不是競爭,主要看技術商品化程度及潛力。他認為,最應看重的是每年唯一的「全場最高榮譽大獎」,要有一定商品化程度、專利,再獲專業評審認可才成功。 參展科研項目70%可落地 連同今年,香港5次獲全場最高榮譽大獎,是參展地區之冠,包括皓智能源的「水性製造及回收電池技術」、理大研發控制近視加深的「多區正向光學離焦」眼鏡鏡片、國泰光電的「超硬抗刮強韌薄膜」、水中銀的「轉基因鯖?魚」及「斑馬魚」胚胎毒理測試技術,以及復康機器人技術為中風病人研發的「希望之手」。楊孟璋表示,這些公司在獲獎後獲投資機會,亦因參展而成功出口技術,而其他參展科研項目約有70%成功落地,有商業成果。 多小國參加 指不代表水平差 另有聲音質疑,發明展參展商大多來自歐洲小國如羅馬尼亞、波蘭等,科技強國如美國甚少參展。楊孟璋承認是事實,但這不代表這些地方的科研差劣。他說,軍事支出大的國家如俄羅斯、伊朗的產品也不錯,只是商業包裝手法不及香港,而中國及韓國等技術亦正提高,因此令發明展主辦單位有意在亞洲辦類似展覽。 楊孟璋表示,去年發明展主辦單位Palexpo已聯同香港出口商會試辦小型「亞洲發明展覽會」,今年12月將於會展舉辦大型發明展,冀吸引東南亞機構展出更多創新發明。 明報記者 林穎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