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立醫院服務「爆煲」,醫生怨聲載道,醫管局冀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到港以紓緩人手短缺,措施之一為放寬實習期,然而周三被醫委會否決,據知醫管局爭取為「有限度註冊醫生」留港期間提供專科培訓,同樣遇上瓶頸。雖然急症科、麻醉科、內科、家庭醫學科均允培訓海外醫生,但公院專科輪候時間最長、穩定新症輪候至少103周的骨科,稱因擔心導師不足及受訓醫生要先通過本地執業試,暫未允培訓海外醫生;外科同樣要求受訓醫生要先通過本地執業試才可接受專科培訓。
明報記者 朱韻斐
醫局與醫專商討 冀助海外醫生升遷
目前海外來港「有限度註冊醫生」在醫管局欠缺專科培訓及升遷機會,局方冀改善他們的待遇,據知正與醫學專科學院(醫專)商討提供專科培訓,讓他們有晉升機會,若考獲專科資格,5年後可升任副顧問醫生,與本地醫生看齊。
香港外科醫學院泌尿外科委員會主席樊志偉稱,該院規定申請接受外科專科培訓者,須先通過本地執業試並取得正式註冊,有限度註冊醫生不屬此類,「跟規矩行事的話是做不到」。學院數周前曾討論過,初步共識傾向維持現有規矩,「一視同仁」。樊續稱,海外醫生在有限度註冊期間通過本地執業試並正式註冊,仍能申請接受專科培訓。
病人輪候時間最長 骨科憂導師不足
骨科醫學院亦有相似門檻。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認同,提供專科培訓有利吸引海外醫生來港,但接受骨科專科培訓前,應須先通過本地執業試並取得正式註冊。他說骨科醫學院未討論原則上是否支持為海外醫生提供專科培訓。
羅尚尉亦擔憂骨科專科培訓導師不足,指近年公立醫院骨科醫生流失,公私營骨科醫生比例已由過往六四比減至目前五五比。骨科專科醫生陳偉霖亦稱,骨科醫學院規定一個導師對最多兩個受訓學生,而本地醫科生持續增加,需檢視是否有足夠導師為本地醫生提供專科培訓,需作長遠規劃。
翻查資料,公立醫院各專科門診病人輪候時間最長的是骨科,各聯網的穩定新症病人要等103至166周才首次見醫生,而全關節置換手術在新界西聯網平均需輪候10年5個月。
家庭醫學眼科 可提供專科培訓
家庭醫學院前院長陳銘偉稱,該學院已有共識為醫管局海外醫生提供專科培訓,相信有足夠導師,當醫管局為有限度註冊醫生開培訓名額,學院可隨時配合提供培訓,望幫助紓緩本港家庭醫學醫生不足問題。他說受訓後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或要先在港正式註冊才能成為院士。
眼科醫學院院長黎少明則稱,正式註冊或有限度註冊醫生都能申請參與眼科專科培訓,過去亦有在大學工作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在香港考獲眼科院士資格,也容許醫管局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接受專科培訓。
醫管局回覆稱,醫專轄下部分專科學院會為經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期間提供培訓機會,包括急症科、麻醉科和及內科,其他專科學院亦正商討有關安排。
醫專則指出,醫管局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如未達專科資格,可向醫專相關分科學院查詢培訓計劃,而各分科學院對於專科培訓醫生的資格設有其規則和規定。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