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筆試昨日開考,在卷一閱讀能力有3篇閱讀篇章,包括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篇章開首第一次有序言交代寫作背景,解釋魯迅1925年寫此文諷刺不同社會階層;另有錢鍾書《談教訓》,文章嘲諷有一種人愛教訓別人,自己卻不是表埵p一。有中文科教師認為,閱讀篇章涉及諷喻,較去年難,要取得高分不能只解讀文章表面意思,推測考評局或因此提供序言以助考生理解。
卷一閱讀卷佔全科成績24%,乙部「閱讀能力考材」佔試卷70%,共3篇文章,包括兩篇白話文︰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錢鍾書的《談教訓》,以及劉熙載的文言篇章《海鷗》。今年試卷亦首次提供篇章序言,在《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簡短交代文章寫作背景,提示學生文章是魯迅在1925年創作的寓言故事,解釋當時中國面對外憂內患,知識分子意見紛紜,不少人彷徨無助,魯迅於是透過故事諷刺不同社會階層。
白話議論文諷時弊 文言寓言勸放下執著
《談教訓》一文則以反言正說方式,嘲諷了一些愛教訓別人的道學,指出假道學的不學無術,真道學的自以為是。《海鷗》是一則寓言故事,作者藉海鷗和巷燕的對話,指出人須放下執著才能逍遙自在。題目涵蓋文言字詞句式,比較分析和評論等(見表)。
教師:看字面意思無可能高分
教協理事、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中文科教師張^聰表示,今年試卷整體較去年艱深,解釋雖然甲部範文考核出題較直接,乙部篇章字數亦與去年相若,惟兩篇白話文均為諷喻文章,文言篇章亦涉寓言故事,認為「看字面意思,無可能得到很高的分數」。
張^聰推測,文章以諷喻為主,是考評局提供序言的原因,推斷出題者也不想刁難學生。張又預料,卷一分數傾向「二分」,「要不是好叻,要不是茫無頭緒」,考生若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較易取得高分,相反及格與否也難料。
文言篇章首結合範文比較
另一教協理事、寧波公學中文科教師王美琪亦認同,白話篇章雖分成兩篇短小篇章,但屬議論文,諷刺成分較強,考生要理解文本內容,推敲背後所指的人或事並不容易。
今年第2年設高中必教的甲部「範文」,主要問及《論仁、論孝、論君子》、《山居秋暝》和《始得西山宴遊記》,佔卷一30%分數。
王美琪稱文言文篇章首次結合範文比較,考生先要掌握《海鷗》寓意後與範文比較,難度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