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英語報章《日本時報》去年突修改二戰時期「慰安婦」及「強制勞工」報道字眼,淡化「強制」性質,惹來內部員工及外界質疑該報為討好政府「漂白歷史」。路透社周三(20日)報道,該報上月向員工發電郵,就事件引起「騷動」致歉,但否認指控,聲言只是為確保報道具爭議議題時保持中立。
「強制勞工」改為「戰時勞工」
去年11月30日,《日本時報》在報道韓國二戰時徵用工官司時,附上註解,表示因二戰勞工的工作情G各有不同,決定將「強制勞工」(forced labor)改為「戰時勞工」( wartime laborer);又以同樣理由,將「慰安婦」的描述由「被迫向日軍提供性服務的婦女」,改為「戰時妓院工作的婦女,包括那些非自願的」。
「右轉」為紓反日批評增廣告
這改動獲日本保守派輿論歡迎,但報館員工不滿,質疑是淡化日本二戰罪行。今年1月,路透社引述該報多名消息人士及數百頁內部電郵及錄音,顯示該報修改用字,是為了紓緩外界對該報的「反日」批評及增加廣告。該報總編輯水野博泰去年12月會見員工,稱有關改動無關政治及外部壓力,但表明:「我想讓《日本時報》擺脫反日的批評」,並希望能增加來自日本公司及機構的廣告收益。
當時一名負責贊助內容的經理更稱,經常批評安倍政府的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的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Jeff Kingston)專欄被撤後,政府廣告增加,而且更取得首相安倍晉三的專訪。一名資深記者當時說:「從新聞立場來看,這真是致命的。」
稱為中立報道爭議議題作改動
路透社周三報道,該報社長堤丈晴上月28日向員工發電郵,就改動引起的「騷動」致歉,聲稱這是「讓我們能以公平及中立的方式報道具爭議的議題」,否認報章改變了政治立場,「部分歐美傳媒指控《日本時報》易主後,編輯方向右轉。這是基於沒有根據的臆測,是不實的說法」。他指出,雖然右翼歡迎有關變動,但「我們絕不打算反映任何右翼觀點」。堤丈晴稱,事件未有重大影響訂戶數目,並稱路透社的報道「令人遺憾」,又強調一旦得知泄密者身分,公司會採取法律行動。
《日本時報》於1897年創刊,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英語日報。該報2017年售予公關公司News2u後,被指編採立場出現變化。易主後數月,多名作家被告知其專欄被撤。
路透社報道,《日本時報》去年2月獨家專訪首相安倍晉三後數月,水野博泰向編輯展示逾百份附有註譯的報道及專欄,反對把「慰安婦」形容為受害者,又質疑日本當年侵略韓國是「殘暴」的說法,以及批評包括路透社等外電報道,一般都是「挺韓」,不足以反映日本的觀點。(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