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政部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如果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專家分析認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城市化進程加快都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原因。
結婚率逐年走低
結,還是不結?民政部的統計顯示,這一數據在不同地區有明顯的差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一中國傳統理念正悄然發生變化。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其中結婚率最低的5個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東,其結婚率分別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結婚率最高的5個省份分別為貴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結婚率均在0.91%以上,而這些地區人均GDP都相對較低。結婚率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相反的走向。
結婚率走低 年輕人顧不上談戀愛
在北京從事審計工作的於賢稱,大城市節奏快,競爭激烈,「審計行業加班出差是常態,沒有時間約會,也沒有時間相親」,戀愛都顧不上談,怎麼可能結婚?這反映了不少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人面臨的窘境。即使是有穩定戀情的年輕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輕易「談婚論嫁」。上海白領徐珊直言,「生活成本不斷上升,結婚後又必然會考慮生子和育兒的支出」,從個人到家庭的轉變並非易事。
經濟發達地區房價相對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年輕人步入婚姻的步伐。於賢直言:「沒有房子,丈母娘肯定不願意,住在合租房堣]有諸多不便。但是像北京這樣的高房價,35歲前難以買得起。」
此外,很多都市適婚青年表示「寧缺毋濫」,不茷瘚盛B。在南京工作的陸子夫,有房有車有時間,但他仍表示「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還是要找到三觀一致,能進行深層次溝通的人,年齡不是決定性因素」。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表示,隨虒g濟社會的發展,代際間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愈來愈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有分析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受適婚年齡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的影響,結婚率仍可能持續走低。
城市化進程是推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表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和高速發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來中國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出生率,中國人口出生率從1990年的21.06?下降到1997年的16.75?,之後出生率仍在持續走低。翟振武進一步說明:「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數量不斷下降,是如今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這一變化既在意料之中,也與之前的預估相符。」
看結婚年齡,婚齡推遲成為當前結婚人數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江蘇省發布的婚姻大數據顯示,近5年來,江蘇人平均結婚年齡每年大約增長一歲。上海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結婚年齡26.51歲,到了2014年達到28.14歲。這一變化在王潔的意料之中,在北京讀博的她說:「班堛漲P學都二十七八歲了,除了兩個工作後重回學校讀書的同學,畢業前大家都沒有結婚的打算。」
翟振武分析,現在中國成年人口近一半會接受高等教育,進入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生數量也在逐年上升,相應的年輕人獨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齡也會推後。早些年,年輕人到了23歲,很多就結婚了。現在隨荌玥弗虼|的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可能本科畢業就已經23歲了,結婚的年齡必然會不斷推後。相當一部分適婚年齡的人並沒有結婚,也使得結婚人數偏低。
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不斷發展的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代年輕人的婚姻選擇。
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加劇了市場競爭。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結婚率反倒走低,這在全球都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