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一直飽受塞車之苦,隨5G來臨,這「痛點」有望解決。本地多間研發機構接受本報專訪時說,5G在交通上用途廣泛,以「車聯網」技術最切中燃眉之急,日後道路設施與車輛可經網絡「互聯」,如智能交通燈能按車流實時調節燈號疏導交通,而5G數據傳輸高可靠、低時延,可應付香港複雜路G。運輸署發言人說,將在今年中展開智能交通燈研究,最快明年實地測試。 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楊美基說,車聯網就是把人、車、路、雲端平台串聯一起,讓彼此「溝通」。他稱4G亦能做到「物聯網」,「但數據傳送速度、可靠度仍比不上5G,尤其交通應用要做到萬無一失」,而5G的低時延令物件間傳送信息時間低至數微秒,「而且部分頻譜可劃作只限交通用」,可確保通訊更準確穩定。 大潭道試用 行車時間大減 本港近年提倡智慧交通,去年大潭道增設「智能交通燈」,楊美基認為正好為5G交通管理起示範作用。水壩路段車多路窄,常有對頭車因空間不足阻塞交通,運輸署去年新設智能交通燈,並於路旁燈柱安裝交通探測器,收集實時數據,如偵測到某邊車龍逾200米而另一邊少於200米,便會調節綠燈時間,讓較長一方先行。 學者:改裝現設施 最大包袱 運輸署資料顯示,車輛以往平均需超過400秒才可通過水壩,而現時則只需約145秒。該項目由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前教授鄭進雄領導,他說最大難度是改裝現有路面設施,這亦是香港發展智能交通的包袱:「要將舊設施裝『新腦』,比由零建立更難。」 鄭說,相比5G其他應用如無人駕駛,他更看好智能交通管理,「無人駕駛在外國都發生過意外,發展前景未知,但交通管理便可即時讓市民感受到」。他說,有5G後全港路面設施、車輛都互通,各區都可隨時按實G控制車流。 運署:年中研究 最快明年測試 運輸署發言人稱,預計今年中展開智能交通燈系統研究,最快明年揀選數個路口實地測試,在交通燈路口附近設智能感應器,實時探測人流車流,優化燈號轉換時間,亦正留意5G發展,以長遠配合不同智慧出行項目。 明報記者 高卓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