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農業園首期面積11公頃,當中7公頃為農地,預計可供給30多戶農戶耕作,數量有限。而為了避免有租戶浪費土地,漁護署表示會在租約加入條款,要求租戶提交計劃書,並要達到一定產量要求,若長期不達標,有可能被拒續租。在蕉徑「土生土長」的農戶、人稱「文哥」的譚偉文批評以重量評估農戶是否達標是荒謬,又指霸地租戶亦可以透過種植蘿蔔及番薯等低價但重量較高的農作物以達標,認為並不可行。 霸地戶可種蘿蔔番薯應付 根據漁護署資料,去年全港用作生產蔬菜的農地面積約310公頃,全年蔬菜產量約1.49萬噸,每日產量平均約40.8公噸。漁護署估計,當兩期農業園投入服務後,每年可生產4000公噸蔬菜,即可提升全港產量約27%。不過,該署亦是以此數字評估租戶是否達標,該署預計首期農業園可容納約30戶,料每日產量1公噸,換言之每戶每日產量需要達到逾30公斤才算達標。 文哥稱:「有人租地但不耕作,可以用好多方法令到產量達標,例如種植蘿蔔及番薯,一日產量幾十公斤唔難,但搵唔到食;我有時會種枸杞,兩籮賣到數百元,但枸杞好輕,一籮只有15斤左右(約9公斤),怎可能達標,是否會趕我走。」文哥又指現時他在蕉徑耕作的農地約4斗(合共約2.9萬平方呎),夏季及冬季分別種植瓜類及葉菜類農作物,每日產量甚為浮動,認為除了重量,亦應以其他標準如貨值去評估農戶是否正常耕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