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觀測天文現象,一般會使用天文望遠鏡,惟往往未能仔細了解作為「光最小單位」光子的微細活動和內在屬性。香港科技大學一名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教授,將以「量子光學」技術製作大中華區首部量子光學天文攝影機,料最快一年內完成,並將移送至海拔2750米的哈薩克斯坦「Assy Turgen國家天文台」測試,未來用作探測數十億光年以外原本無法探測的信號,分析黑洞附近光信號來源和變化。 「量子光學」技術製作 大中華首部 該項研究屬科大「宇宙物理及量子光學實驗室」項目,由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趙氏廷箴懷芳教授喬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領導,並邀得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法國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一同參與。 可探測數十億光年外光子信號 該項目將引入「矽基光電倍增器」量子光學技術,製作一部能探測和分析光子微弱信號,以及包括其抵達方向、時間、波長與極化等特性的天文攝影機。攝影機在哈薩克完成測試後,預料將會運送至擁有更清澈夜空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島進行主要研究工作。 喬治.斯穆特期望,項目有助提升香港在天文物理及宇宙學研究方面的實力,「量子光學跟影像學及光譜學有本質上的分別,有潛力為我們提供另一個了解宇宙資訊的渠道」,亦認為攝影機將為天文物理及宇宙學,以及物料研究及量子通訊帶來重要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