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貿戰後,珠三角探討搬廠的港商大幅增加,據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很多港商就像在十字街頭,不過大家都在做兩手準備,如果中美談判一旦失敗就馬上決定搬廠。 劉達邦表示,珠三角港資工廠暫時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而減少訂單的並不多,因為美國客戶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變換生產商,「這需要時間,特別是一些機械模具,不是要換就馬上可以換,而且還要考慮質量、版權、設計等,不是10月加徵關稅,11月就沒有了訂單。」 他表示,他的工廠現在就是在趕3月2日的貨,「而實際上我們這批貨已經被加徵了10%的關稅,即時影響不大,是由客戶埋單。」 雖然如此,但如果中美談判失敗,大多數港資廠可能以後都接不到美國訂單,劉達邦表示,「美國的客戶也都在做兩手準備,在其他國家尋找後備生產商,隨時替代中國廠家。貿易戰影響最重要還是要看第二季,因第一季是傳統的淡季,4-6月則是客戶的落單期,真正看到加稅的影響。」 珠三角的港商也在做兩手準備,「中美貿易戰後探討搬廠的港商就多了好多,正在觀望是否搬廠。」劉達邦說,現在大家都在關注中美談判的結果,如果談判失敗,3月1日要加徵關稅,馬上就會決定搬廠,「現在很多廠的老闆,最近是在十字街頭,不知是轉左還是轉右。如果說要永久加徵25%關稅,那不用說馬上就找地方搬廠,但現在的情G是談一下打一下」。他說,如果買好廠房打算搬,結果中美又談好了,到時哭都無用。 他表示,搬廠不單是錢的問題,還要有時間,了解當地的法規、宗教文化、語言、稅務、環保等,「30年前我們找了兩年,才決定把廠搬到了東莞。想不到30年後,還是要走回這條路。」如果不調查清楚,是不敢冒險搬過去,因此現在進退兩難。他認為這和內地的民企勇於往外闖不同,「他們由零開始,大不了返回零,但我們不同,我們從50開始,不能跌回去零,因此港企比較保守,尤其是像我們這種60多歲的港商,還博什麼呢?」
|
|
|